安徽之行2宿州博物馆汉画像石
2025年1月3日,参观宿州博物馆,首次见识成规模的汉画像石,以前对这种刻本艺术形式不太知晓。
安徽宿州是汉画像石出土较集中的地方,有明显的地缘及地域历史文化特征。汉画像石展示汉代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精神信仰和神话传说诸多方面。
参观了汉画像石,有几点感受和联想:
一是刻石实物远比拓本生动,许多古人只能从纸质拓本感知黑白线条,远不及实物及照片能展示金石铭刻的色相、光泽和立体感。
二是这里的汉画像石有些图案酷似古波斯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的图案⑥,可能揭示起码在秦汉就与两河流域有文化往来,实际上拜火教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有广泛影响。图⑦是本人随身携带的两枚硬币,前一枚是东德1975年出版的康德生辰250周年纪念镍币,后一枚是公元前后古贵霜帝国的红铜币,上面就有拜火教烈焰图案。这两枚时隔两千年的硬币的共同点都是锻造(打压)币,与中国传统铜钱的铸造(金属液模范成形)制作方式完全不同。当然,中国在清末就改用锻造术制币了。
三是这里的汉画像石有些图案酷似藏传佛教中大鹏金翅鸟或妙音鸟的图案,也可能揭示一些更为久远的宗教文化联系⑧。图⑨是北京五塔寺及其中大鹏金翅鸟的图案。
汉画像石
贴身携带之物:1975年东德发行康德250周年诞辰纪念币,以及古贵霜帝国红铜币
安徽宿州博物馆汉画像石中的类似藏传佛教大鹏金翅鸟
北京五塔寺正门上方的大鹏鸡翅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