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8:天门中断楚江开-在芜湖意外的收获
芜湖,在我们这词车行的目标中仅仅是走亲访友,没有吧它作为人文感知的地点,都是因为夫人的发小姜女士在那里的缘故,而她们,因为姜女士小时候比较颟顸,初中时与男生打了一架,还伤了对方,就那一次夫人帮助她说话,自此以后两人就成了姐们儿,此行到此就算是走亲戚了,别的就没有抱太大希望了。
姜女士是八十年代到美国留学后留在了底特律从事汽车行业技术工作,是多年前来芜湖干的风声水起,也在这里买了大房子,爱上了这个地方。
由于她的公司和居住地都在芜湖市郊区,所见场景差强人意,头一晚吃中餐,她给我推荐鸠兹古镇,说是新修的,我就说假古董不去,还有没有老房子什么的,她想了一下说可以去天门山和李白墓,这下子提起了我的兴趣,去!可能是觉得我对芜湖这个她创业奋斗和定居的地方评价太低,第二晚就带我们去芜湖市中心区的英国领馆故址吃西餐,这下子可给我开了眼界。
人生中能够有这样的一些朋友,不分男女、不当外人、无话不可以说,姜女士之于我们就属于这样的人了,见面就熊抱,乱说话,轻一句重一句都不太往心里去,即使这一次很不爽,下一次又来了。她还谈到她们家族的往事,这可提起了我得兴趣了,我叫她一定要好好整理一下,国家大时代,个人小时代,很有意义。
芜湖,这地方很不错!
姜女士的家族往事
1、爷爷的爷爷
姜女士的爷爷的爷爷是留学法国的,并且在法国娶了一位红发女郎。姜女士的父亲是1930年生人,按照25年一代人的话,其爷爷的爷爷就应该是1865年出生的,如果15岁留学法国,就是1880年。要算时间,应该是步曾国藩、李鸿章和容闳他们在福州选派的大清学童赴美留学的后尘,但是姜女士的爷爷的爷爷是到的法国,看来是大家族自费留学的。
大清学童,大多12-15岁,到美国留学15年左右
大清学童第一批是在福州选拔的,他们中大多数是平民寒家子弟,因为当时富家的人都在观望,看看是不是下地狱,会不会被洋毛子烤了,后来富家和达官贵人子弟才加入。
由此我也想到了1998年税务总局派人下各地挂职锻炼,办公厅的几位同志就因为工作原因晚下去半年,可能是看到我们先下去的都还好好地活着。那是大家都不愿意下去,局党组专门开会,还下发了会议纪要:“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不提拔”。后来还是提拔了,为此,臧耀民一行8征得我们挂职干部同意,代表我们回总局放映情况,局领导说,也不能因此总局就不用干部呀。
我也是1998年第一批下去挂职的,那年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张志勇司长打来电话,说能不能下去两年,保证会来留着位子,也算是支持其刚当司长,我说:行。多年以后想到那是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下去后就没有人能够管的住他了,费了不少的力气才使他不走寻常路去体验北京底层人群的生活,终究还是锻炼出来了。
言归正传,姜女士爷爷的爷爷在法国娶了红发女士,剩下来的却不是混合体,要么是纯红发的长得跟老外一样,要么就是纯黑发长得跟中国人一样,没有中间地带。后来爷爷的爷爷离婚了,红发的跟红发女郎走了,黑发的就跟爷爷的爷爷回到中国,以后两拨人再也没有联系过。回到中国这一支主要从事医疗工作,曾经有两代人都是协和医院的著名外科大夫。这次在芜湖,我问到十多年前姜女士讲到过的以前协和医院脑外科专家的事,就是爷爷的爷爷带回中国的那支的后裔,他近90岁时告诉过姜女士:我有明显的脑萎缩倾向,这就有可能在两三年后妳再见到我的时候,我就不认识妳了,要是出现那种情况,妳也不要见怪,这是科学和生命的自然规律。姜女士告诉我,完全应验了他的说法,老人前几年就走了。
从姜女士的身体和精力状况看,从不午休,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可能就是法国爷爷的爷爷的红发夫人传下来的。
2、潜伏台湾的姑父
姜女士还谈到她的姑父的事情。她的姑父前方前一直为党从事地下工作,而且在组织内的职务很高,解放前夕已经确定战后从事地方党政领导工作,但是在国民党败退台湾的时候,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他随同前往台湾继续从事地下工作,并在国民党内任较高的职务。五十年代台湾国民党进行过一次大清洗,她的姑父就是在那一次被枪毙的。后来共产党通过香港的社会组织和台湾的外围组织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装有被枪毙的姑父的骨灰,只是很小的密封陶罐装了一点点骨灰,上面还写有死者的名字,这可能是国民党按照中国传统观念对逝者应予善待吧。
后来蒋经国开党禁,台湾的国民党对历史中的受难者予以经济补偿。按照李敖的说法,枪毙的每人补发抚恤金200万新台币(相当于50万人民币)。姜女士说,她的姑姑很少提及此事,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多说。姜女士说,姑姑可能考虑到两点:一是此时已经过去很久了,而且还拿了钱,就息事宁人吧;二是作为那个时代过来的人,谁知道国民党会不会又回到从前那样子呢。
现在姜女士最关心的事情时她的父母的养老,父亲九十岁了,认知能力已经很弱了,却清楚记得姜女士给他买的盒装牛奶和鸡蛋,并且不让姜女士的妈妈吃,老还小,完全变成了的小孩子,而且哪里也不去,因为陌生环境有恐惧感。
我告诉她,在税务总局有个叫李扬的同事,其姑妈就是曾潜伏到台湾的重要人物,也是五十年代牺牲的,他们可能还有些关系。
3、老人养老和我们的未来
看来养老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了。上个月在小区后院碰见老司长范巍,她说看了好几家养老机构,都觉得不行,她们可都是省部级干部对现在养老都缺乏信心,普通人怎么办呢?当年提倡计划生育时,有句宣传语说得好:“计划生育好,政府老养老”。这次在上海见到另一位司长龚祖英,她现在是上海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就谈到过上海市委市政府非常超前想对以住房养老进行立法,经过反比调研还是压力太大,因为中国是人情社会,如果对老人的房产作为养老立法,家庭的亲情纽带就会受到挑战,说市民政局意见最大,阻力最大,尽管如此,上海市人大还是想推动此项工作。这次在上海,龚大姐讲了两件事情:一件是科普一下人大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和副主任委员的差别,她说一般人都认为副主任高于副主任委员,其实恰恰相反,委员的实体权力高于副主任,因为上海的60名“委员”是要参加所有上海的大事情的议决的,副主任却不一定能参加,我说这个“委员”就是“毛委员”的委员;二是她非常提倡清华大学一个老教授的生命最后时刻的做法,老教授知道自己已经到了临终状态,就在孩子们护送下到了医院,也不进ICU,拒绝过度治疗,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护理,并且停止进食,两天后清醒过来,叫家人送了最后一顿饭,美美地品尝了人生最后一顿饭,然后就再不进食,两天后安然离世。
我还想到父亲今年疫情期间离世,他的人生是晚景幸福的,这都在于晚年身边有一个老伴儿亲切相伴,子女孝敬,也就是龚委员所说的人情社会的亲情。
时代不同了,国家和个人的治理和生活内容都会发生变化,在计划生育这件事情上就是一个例子,里面只有选择没有是非。1982年认识一个朋友王培安,后来当上了国家计生委副主任,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现在又作为卫计委副主任在十八大报告生育放开的工作,再有机会见到,一定请他谈谈感知。
此次上海之行龚大姐谈到的清华大学老教授的临终愿景,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今生启示。与其如传统儒家的慎终追远,可能老庄来去自如更是自在。
李白捞月
1、芜湖天门山
芜湖这个地方,濒临长江,古来文人骚客来往于此,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白在此即兴之笔《望天门山》了: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这个地名,在全国许多省份都有,自然景观居多,如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但是坐落在芜湖市郊长江边的这座天门山,着实令我心旷神怡,平地起扼长江,苍茫今古事如浪奔涌。
离芜湖城区9公里,就到了天门山,自然雄奇,李白赋能,文化意味深厚。
天门山步道
李白《望天门山》后人题写。今年长江洪水已经淹到了碑题下了,所以这做平时可以登上观光的小山已经禁止游人攀爬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净千古风流人物,登高横看天,云翻浪涌,逝者如斯
2、李白墓
从芜湖市到马鞍山市当涂县李白墓25公里,我把它也算是芜湖市的景观了。
李白天生我才,倥偬南北,时值大唐王朝因安史之乱由盛转衰之际,王朝兴亡的莫衷一是也使得其朝人命途多舛,李白也身置其中。
在唯有读书做官及第入仕称其为人生价值的中国传统社会,李白这个碎叶远途发配充军罪人之后,能以平民接近巴结权贵赏识举荐,已经是其才有遇了。那时并没有以诗文成才之道,诗文也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政事之余的点缀,而李白却在官场政事方面眼高手低,常自诩能像司马迁那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拥有旷世奇才。玄总书记亦爱才有加,但当家国大事来临,此才便不是诗才而是政才了,要治国理政安邦定国之才。
历史给李白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就是安史之乱后,玄总书记号召举国士人辅佐他那两个宝贝儿子太子李亨和永王李璘,共襄平叛大举。待到太子李亨篡位(老子还在,有不同意见和挡路者自然就成了叛臣),李璘就成了叛逆之党了,原本是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就变成了天降大难于斯人李白了,苦了想读书入仕的人了,再加上唐肃宗李亨又没有他老爹那两刷子文才,李诗仙就自然是没有用武之地了。好在那个时代对文化人尚有爱惜,对李白只是永不续用,并没有要他的命。
郁郁乎前程渺茫,酗酗兮月明江天,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带着那个时代的诗情酒意捞月去了,留给当涂这长江边一未知名地方永世芳名。
如今在马鞍山市当涂县这个地方,有李白文化园,那里有李白墓,传说中李白就是在当涂入江捞月的,后世为诗仙李白造有衣冠冢。
人家很讲干净的,后人也不常清洗一下,远看都熊猫眼了
李白文化园中鲁迅先生的短诗: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据说自宋代开始造李白衣冠冢以来,到1979年已是历史上对李白墓的第十三次维修扩建
这块宋代李白墓碑,成了研究李白生平的重要物证
《李青莲临终歌》,诗仙就是诗仙,来去当酒,出世入仙
1980年当涂县按古拓本李白像重做英容碑
到李白墓来拜谒的还有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大概是李白的先辈被流放到了那里的碎叶城(还有一个碎叶城在新疆南疆,究竟李白先人被发配到哪一个,是专家的事情了,现在能够靠上边的都来了,也是对文化的推崇)的缘故吧。
芜湖英国领事馆
姜女士次日晚餐带我们无芜湖英国领事馆旧址吃西餐,488元的四人餐,有牛排和羊排,特别是羊排,我吃了双份,味美色佳。
更加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的就餐环境,是一座中国近代殖民史的博物馆,从这里也看到了芜湖地方政府和芜湖人的远见卓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近两百年来就是从外国殖民史中走来的。
我们都知道,1840年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方面中国作为西方列强先进工业品销售市场,先后打开了110个通商口岸;另一方面除了丧失领土外,还丧失了部分税收管理权,这也是除领土主权以外最重要的国家主权。
听姜女士讲,芜湖这个地方以前是中国最大的米市,商业和经济地缘利益十分重大,英国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和通商口岸是必然的。
芜湖开埠的缘由是1874年云南的马嘉理事件,是英国利用其翻译马嘉理在云南被土著杀害这一事件,推动实现向中国内陆和西南地区渗透的国家举措,1876年8月21日,英国公使威妥玛和李鸿章在烟台正式开始谈判,9月13日签订了 《中英烟台条约》,其中明确了芜湖开埠和设立领事馆和英国税务司。
中英《南京条约》文本
芜湖开埠史话
历任芜湖领事署领事
第二任领事还是一为汉学家,写了《汉语无师自明》、《两首中国诗》,选译了《三字经》、《千字文》和《聊斋志异》
英国公使和芜湖第三任领事威妥玛和李鸿章签订了 《中英烟台条约》,促成芜湖开埠
历任税务司及薪水
开辟为餐饮误乐场所的英国领事署旧址
餐馆内部装饰和历史照片
这是当年的壁炉,注意了,不是瓷砖,而是琉璃。人家过的蛮好,所以有闲心谈莎士比亚
壁炉内部砖石上的字幕标识和天花板上保留的原吊灯座
原来建筑格局和楼梯、地板和生活用品等
芜湖历史照片,许多建筑物也只留在了照片之中了
一个国家,把领土权和税收权通过战争手段扩大到别的主权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的耻辱,造成这些耻辱的都是列强,也就是西方人说的先进文明的国家。日本明治维新精神之父福泽谕吉说得更明白:战胜国就是文明国家,战败国就是野蛮国家。自此以后所形成的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体系,经过他们内部的两次世界大战,无端干涉和侵略了所谓的“落后的野蛮国家”,这又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有何逻辑联系?又与法的精神、自由民主和仰望星空是什么关系?至今这些问题还在我们眼前。
至于在国家作恶的大背景下,那些专家教授学者替国作恶之余,也对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及其文化投以深沉的目光,他们的个人人品和人格尚属文明的,有些人更是竭尽一己之力帮助殖民地谋取利益,是值得记忆和几年的。
如果我们这要把历史讲清楚,就不应简单地两极化一言以蔽之,应该深入到具体的场景中去感觉感知和认知。
吃完西餐后,餐馆主管王女士告诉我们,2019年英国建筑协会组织给芜湖市政府来函,说芜湖领事署建筑中哪些结构和部件已经达到服役期,应该及时更换。
芜湖,这个地方真不简单,而且十分宜居,那里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