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9月24日)到玉渊潭公园散步,在水潭北岸见到了玉渊潭摄影图片展栏,主要是拍摄的来玉渊潭栖息的各种鸟,真没想到这里还有那么多种各色鸟儿。其中还谈到公园内有黄鼬、刺猬和蛇,民间爱称其为黄仙、白仙和柳仙。真不敢相信还有蛇!
这倒提醒了我也写一篇关于虫蛇飞鸟的图文。
* *
昆虫和鸟儿陪伴我们的童年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人与虫族的终极情怀,他以哲学家的高度、艺术家的视角、文学家的情感和人类童年的天真去盲唱地老天荒光怪陆离的虫生,那是一部发乎于心知乎于虫的史诗。
雅克贝汉的《心与鸟飞翔》(《迁徙的鸟》)和《微观世界》是其鸿篇巨制《天-地-人》纪录片及故事片三部曲中的两部,他是抱着对生命的敬畏和人文情怀,以高超的记录技术,展示了迁徙的大型鸟类的坚韧与伟大,以及昆虫的鸣唱。
除却法布尔和雅克贝汉科学家的成人视野,我们幼年和童年住在遵义丝织厂预制厂那段不算太长的时期,打架作孽和被打及学习之余,也不经意地掉进了大自然的怀抱,与昆虫和小鸟为伴,荒度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现在就来讲讲我还记得起来的那些被我们祸害了的生命:蚂蚁、蟋蟀、蜻蜓、知鸟、家蚕、瓢虫、甲虫、毛毛虫、猪儿虫、石泡鱼、蚂蝗、蚯蚓、蜗牛、蜘蛛、青蛙、癞蛤蟆、壁虎、蛇
1、蚂蚁
最早进入我的视野的应该是小黑蚁,可能是小孩子刚开始探索世界的时候最容易关注的昆虫了。因为它很小,爬行缓慢,容易被幼稚的视线找到和跟踪到;其次是大红蚁和大黑蚁,这是大一些的小孩才能够抓捕到的。小黑蚁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咬你一下,大黑蚁却是在抓住它的时候转过头来就是一口。
温存的小黑蚁
不太具有攻击性的大红蚂蚁
生猛的大黑蚂蚁,抓它就咬你
2、蟋蟀
我们小时候就叫做叫驹儿,普通话叫蛐蛐儿。这是一种非常好斗的昆虫,牙齿特别大,占头部的三分之一。
那个时候我们抓到蟋蟀,首先看是几尾的,一半是三尾,当时就弄死,两尾的就可以留下,一尾的就很凶了,会被当成宝贝炫耀可以拿去斗蛐蛐儿。
我们还用泥土踹打成方形的叫驹儿圈,用细木棍做成窗户和门。可是从来就没有在第二天发现还在里面过。应该是这种昆虫大东的功夫也很厉害,会很快穿洞逃逸。
3、蜻蜓
蜻蜓我们叫做点灯儿,种类很多,最小的事常在禾苗间的小黑点或小红点,最大的我们叫鬼点。
这是昆虫中我们唯一常常吃的,一般只吃中型的那种土点灯,分红灰黄等看上去温和一点的颜色,去头掐尾和翅膀,直接吃了。如果捉到的数量多,就会到农民地里摘大辣椒,把点灯身子包在辣椒里用火烧来吃,讲究的还会放点盐。鬼点从来不吃,看上去就很诡异,小蓝黑点一般我们不会把它们当成蜻蜓看待,当然就更不会吃了。
蜻蜓爱爱也可以飞翔
4、知了
我们叫金阿子,我们常用蜘蛛网的蛛丝聚合蘸水来粘知了,很不容易抓住一只。有人还抓知了肥肥的幼虫油炸后吃。
5、家蚕
这是一种很大的昆虫,有大指拇粗。刚见到很害怕的,后来看到很多女孩子也去手拿,就习惯了。
6、瓢虫
我们叫“花姑娘”黄豆粒大小,女孩子特别喜欢,好像有两种,一种是露头的,一种可以把头缩回甲壳里面去。
7、甲壳虫
甲壳虫的种类就太多了,凡是长硬壳的都叫甲壳虫,我记得最大的一种叫“牵牛”,还有一种绿色亮晶晶的叫“绿蚊”。
8、毛毛虫
这种虫比较恶心,颜色繁多,而且常常蜇人,一见到就会弄死。
9、猪儿虫
这是一种个头很大的软虫,经常在公路上从树上掉下来,落在地上啪啪的,我们一直对这种重很害怕。
10、萤火虫
小时候觉得这种虫是最神奇的,抓到后会见到其亮度随虫子的呼吸改变。
11、蚂蝗
很害怕这种虫类,在学农下田劳动和当知青时常常被钻进腿脚叫嫩的部位。医院常用来治病吸脓。
12、蚯蚓
小时候叫“曲线儿”,我们不太喜欢这种没头没脑的虫的,只能够看到可能是头部的蚯蚓环,后来听说法国人还吃这种东西,就觉得恶心。
下乡当知青后,才知道这种益虫对翻松土地的重要。
13、蜗牛
我们叫“悬搭子”,有听说法国人吃,就觉得法国人恶心了。
其实蜗牛是非常温柔的虫类,贴近看,能够清楚看见它的触角,我们以为触角上的小圆球是眼睛,在很多的童话作品中充当暖心的角色。
14、蜘蛛
蜘蛛长期生活在阴暗角落,所以总感觉很脏。只有在取丝粘知了和蜻蜓时才光顾,一般都敬而远之。一直对蜘蛛织网感到神秘。
15、青蛙
青蛙的种类非常多,但在稻田里的那种绿色大个儿的十分典型,我们叫“田鸡”,一直对青蛙怎么叫感到神奇。
16、癞蛤蟆
我们小时候叫它”癞疙宝“,因为其背上长着些疙瘩感到不适,以为有毒。很多人生病后就蒸来吃治病。
17、壁虎
我们叫它“巴壁虎”,因为吃相难看,见着就捕杀。
18、蛇
蛇的种类也非常多,最常见的是无毒却吓人的“乌梢蛇”和“菜花蛇”,但这两种蛇很少进人家,在房屋里常见的就是有毒的“火链子”,暗底红花。蛇一般不主动咬人,只有踩着它了才咬人。我的邻居有个叫梁秋霞的小妹就被咬过,我与其哥要好,还到遵义市医院去看过她,那是眼睛挂着泪,脚肿的很厉害。
19、千足虫
我们也叫它“钢笔虫”,在下乡的年代,听赵树宣队长说,这种虫有剧毒,从前的人用来毒老虎。
20、蚱蜢
这种昆虫仿生色彩很重,经常和植株搞混,而且可以变色。
21、蝗虫
我们叫它"油蚱蜢“,小时候就听说过可以吃,但是从来没有尝试过。
22、蝈蝈
我们小时候叫它”叫姑姑“,在所有夜间鸣叫的昆虫中,这种虫的叫声最大,最热闹。我们经常打着手电筒去捉它。但是它好像只在野草丛中叫。到北京后才知道北京爷经常玩这东西。
23、螳螂
我们常常叫它”饿老鹳“,就是鸬鹚鸟,有点像。
24、洋虫
这种虫子可是我们那个年代唯一的一种随身喂养的小虫子了。我们用鱼肝油瓶子,或更大一点的,装上棉花和花生核桃和红糖之类的好东西,放进几只这种虫子,冬天随身用体温暖着,很金贵。同说这种虫的屎可做补药。我从来没有试过,也没有养过。
以上这些昆虫,是我们小时候的小伙伴儿能够想起来的的绝大部分。
现在想起来有些惭愧,凡是落在我们手里面的野生活物,最终都会死的很惨,这是不是人性中的原罪之恶呢?
想到法布尔、雅克贝汉和现今诸多的那些热爱动物人事,总觉得这是文明的进步,成年人之所以成年的标志,就是儒家君子的恻隐之心、墨家人间平等兼爱之心、庄子齐物普天下万物平等之心,以及谦谦自责的宗教情怀。
缅怀那些被我们为人之初有意无意侵害和毁坏的小小生命,是它们几乎从不主动攻击人类,并且默默地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