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简议为尊者讳
一口气写了86篇图文,测验了一下记忆、思路、文字及流媒体能力。
渐渐感觉到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对待一些负面的事情。在写《馨馨家园4:灰灰菜与梧桐树》中就谈到最早记忆中父母打架,我认为是人之常情。谈到其他人的时候压力就渐渐浮出水面了。
《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中说:“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孔子在编修史书的时候,就是以此为出发点的,即使是对待有恶行的大人物,也只是降低贵族头衔,批判隐含在字里行间,骂人不带脏字。编写《郑伯克段于鄢》就是这样干的,把郑庄公降一级称作郑伯,即所谓“春秋笔法”。
这个头开的不好,以至于后世王者,均因名讳去改祖宗的文字。最坏的就是改老子的《道德经》,就因为汉朝的汉文帝叫刘恒,非要把“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中的“恒”改成“常”,产生理解上的差异,后世也就以讹传讹,许多人还真以为老子就是这样讲的。司马迁写《史记》,为讳其父司马谈,也要删改“谈”字。更有甚者,宋朝还有一个更不要脸的地方官田登,连百姓”灯“字都成了他的名讳,只能改用”火“了,所以有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些看上去是笑话,实际上是文化,传统旧文化,属于扬弃的东西。
这里又回到为尊者讳来,既然有耻有过,还叫尊者贤者吗?为亲者讳发展到汉代刑讼,就成了”春秋决狱“,要”子为父隐“其罪,就玩得太过了,实际上也没有挺多久。
进入近现代,我国已经颁布了《宪法》和《民法典》来规范公私权,孔子那一套”尊卑有序“的农耕理念就应该让位于”法治、平等“的现代关系理念了。如果继续人分九等,下等人为上等人讳名、讳耻、讳过、讳疾,就无异于混淆是非,为无耻洗白、为罪恶开解。
再回到我所关注的问题,在写人和事时,怎样对待父母打架和其他人的类似情况,我的不太成熟的想法是:首先区分公私权,对公权的披露仅以国家秘密为限,涉及到私权的,应征得相关人的认可,对此已有尝试。我在谈到过往中的事情时,主要还是区别人之常情和个人隐私,并作必要的文字处理。对于人尽皆知的事情,一般就直接陈述。
电影《闻香识女人》中有一个反映美国价值观的例子,就是穷人的孩子知道了几个富人的顽童搞恶作剧侵害了校长,如果他举报,就可以奖励上哈佛大学,否则就开除,影片的那一场段对白十分精彩,但那是美国的价值观。王蒙还专门谈过五十年代党内检举揭发的事情,说这在当年作为一种政策,是延续了革命年代残酷环境中的做法。见到杀人犯要举报,好像不太会有异议,动不动就举报打小报告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也是社会文明及人文科学发展进步的体现。
如果我们写图文总说些千篇一律的套话假话,言之无物,就辜负了我们的生活和岁月。
儿时的手工:飞机、火箭和小船
我们小时候玩的绝大多数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做,最狠的是马刀、火药枪,今天就展示飞机、火箭和哮喘的叠法。
飞机,稍微复杂一点,但在我们的手下就不算什么了。
火箭,这就很简单了
小船,就是那种一叶扁舟
我能做的简单手工加这些了,复杂的如像风筝、灯笼五星、电影(幻灯)机就不展示了。
儿时那些帅哥靓女们
1、帅哥们
我这里所说的帅哥,并非仅仅指俊逸和伟岸,而是在我童年和少年期间,对我们的喜怒哀乐产生较大影响的爷们,都是正面的形象。
杨方
全名叫杨方中,在我们小时候看来,他就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角色,身强力壮,说话幽默,在我们当中很有号召力。1967前后参军了,这更加强了我们对他的敬佩,因为那个年代参加解放军更加光荣。只是参军次年他回来探亲时,把五星军帽歪着戴,使我十分震惊,因为解放军的形象是不容懈怠的。除此之外,记住的都是他的好。
晚上藏猫猫,他敢到最吓人的坟山上去,还敢一个人钻进三河塘巨大黑暗的抽水塔里面去,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学鬼叫”哈-哈-哈-哈“,还用手电筒从下照脸,露出鬼脸。
他在我心中威望太高了,以至于敢做他叫我干的任何事情。有一次他叫我到学校旁边的蛇洞里面去把别人偷来扔下去的马达转子抱上来,我虽然很怕蛇,但还是十分荣幸的下去抱上来了。为此,他叫其他小孩奖励我乘坐弹子车绕操场十圈。
可惜他也走了。
秋林
就是我们一般大的远近闻名的帅哥刘小红的哥哥,个子比杨方还高,也是同杨方一起参军的,走的那天已经穿上了没有五星级红领章的军装,好生羡慕,而且他真的长得很帅很文静,那天刘妈(她的母亲)还专门给他做了油炸汤圆,这在那年头是十分奢侈的。
炎炎
好像是杨朝美的大哥,总穿着入时,干干净净的(可能是我们那个时候脏兮兮的反衬的),好像爱看书,也很文静。有一次他听说我敢吃一种树上的豇豆状果实,摘了些让我吃看,我三两下就吃了,想继续吃给他看时,以此换取大小孩的认可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是他怕了,说万一死了怎么办。后来我也常想到过此事,觉得他心很善良,做事情有节制。
韦思义
当年我一直很尊敬他,看书多,写一手好字,汉语和英语都写的很漂亮,文质彬彬,我们很谈的来。我上中学时几乎每天到他家去听美国之音学英语,那时他家只有一间屋子,他父亲韦师(裁缝)年老生病经常躺在床上。现在想起来很是过于不去。
韦思义经常和马洋儿(马建强,长得像外国人)一起上下学,他们不属于我们丝织厂这档子孩子类型的,透着一股子洋气。遗憾的是没有考上大学,起孩子韦杰上大学的时候好到我家来过,那个时候北京刚通轻轨,我的儿子还带他去乘轻轨了的。
零蛋
好像是经常考零分,大家就只知道他这个外号了,真名倒是不知道了。他是我小学同学张建黔的大哥,经常和闵东东一起,属于另类的玩家,他们走到哪里都很热闹,谁都不敢惹他们。他们从不欺负小的孩子,只是敢跟老师和学校对着干,我们那时觉得他们是人物,还佩服他们的胆量。
2、靓女
我说的这些靓女,在我看来确实漂亮,就是长的好看,身材好。当然其他美女也别生气,随着年龄的增加,都六七十岁了,妳们也越来越长得像她们了。
何平
我们那片居住区的大姐大了,1951年生人。小时候基本上不与我们打交道,我们都是远观,从来没有说过话。
韩剑萍
小学同学,我们的班长,每天上课喊”立!“小时候我们这些经常逃学的娃儿很羡慕她的聪明和漂亮。她还会学山羊叫,惟妙惟肖。可惜2014年走了。
陆金凤
高永华
从小的玩伴,可惜生病早走了。这是她生病以后的照片。
高永华
阮晓莉
两姐妹都属于靓女,只是小时候比较厉害,特别是在捡煤渣的时候。
王智丽
就是我的大妹
其他靓女还有陈燕子、徐琳、梁秋霞等
自从上了中学以后,与从小一块长大的这些小朋友们就很少在一起玩了。几十年以后再次相逢的时候,更多了些亲切。有一点是我们挥之不去的幽灵宿命,就是每一两年,常常会有伙伴儿离开我们,而且不以年龄排先后。珍惜吧,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