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 *
七十年代遵义四中背景
遵义四中教学楼后景,红色标记的地方是我1972年4月进来的初一(5)班教室,也是1980年高考考场
青青子衿
1972年4月中旬,母亲按照隔壁李莲蓉嬢嬢的建议和遵义四中教政治的唐老师的引荐,见到了当时四中的校革委会副主任、副校长黎立兴。母亲向黎校长说明来意,表达对四中的钦羡和迫切愿望,黎校长中等身材,操外地口音,说话慢条斯理笑容可掬。一个星期后我就转学到了四中。
按照黎校长的安排,是陈文珍老师到教学楼右侧后排楼梯校长办公室(?)外面的二层和三层之间的拐角处接上我的,当时可能给陈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由于大太阳天气有点热,我就坐在楼梯拐的木板地上,双脚伸出窗外吹凉风。当时我看到陈老师脸上的一丝阴郁,感觉做错了要改。
陈老师是初一(5)班的班主任,身材不高,着装整洁,说话温亲近。她带我下到一楼穿过走廊,在楼梯口处就到了我梦寐以求的遵义四中初一(5)班。
四中与我原来上的七中真有天壤之别,除校园、校舍和桌椅,就连同学的着装与气质都与原来的大不一样了。在这样的群体中学习,开始是十分忐忑的。
后来才慢慢了解到,四中不但是全省的一流学校,而且生源都是遵义政府部门和工厂的干部子弟的多,相对而言,经济条件好,生活优渥,其中很多就是从同样是一流学校的文化小学直升过来的,都是百年老校,四中是1915年遵义的一个从日本归来的同盟会员建立起来的,开始还做过省女子中学和省高。
当时与我几乎同时转到四中来的就是尹抒,我们都属于瘦小型,而且是新来的,学习基础都属于垫底的。相比而言,我和尹抒能够拿出来的亮点是,我只能够在英语方面不落后,由于其他各门功课没有什么希望了,就尤其主攻英语,后来到了高中就然就成了英语课代表;尹抒他谈吐文雅,而且还操一口贵阳话,很洋气的。
刚到班上的时候,白世杰同学写过一篇大字报,就贴在教室外面上楼梯的墙上,很多高年级的同学见后都啧啧夸奖,说起码是高中生甚至是老师写的才有这个水平。班长好像是肖林、高伯鸣,在我的心中形象高大,学习委员好像是才貌双全的杨亚兰,或者是眼睛炯炯有神的张世涛,体育委员好像是张玉宽,这一群俊男靓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学,看得我眼花缭乱。由于我是从一所小的学校来到高大上的四中,自信心严重不足,都不太敢和上面这些同学说话,怕羞,怕被笑话,所以能够说上话的就是,除了同样是新生的尹抒之外,就是活泼健谈的张玉宽,还有就是身材不是太伟岸,看上去可以套近乎的学习极好、好像身体不太好的张世涛了,后来这几个同学就成了我在初一(5)班最大的交际圈了,心中略感踏实了些。
初一(5)班陈文珍老师与部分女生的照片,大家笑的多开心呀,有一个都笑模糊了
四中就是四中,每个学期都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等情况因地制宜适当调班。我在遵义四中初一(5)班读了不到一学期后,升初二就调整到了初二(1)班。可能是学校看到我的学习基础太差,而且在言行举止上比较散漫,就给我找了一个好主:彭蕾娜老师。刚到初二(1)半的时候,同学还跟初一(5)班那样活泼玲丽,但班主任就十分严厉了。第一次见到彭老师的时候,她进教室来侧眼打量了我一下,开口就说:“你是王更生?到我们这儿来,就要按我们班的规矩,好好学习。”彭老师穿着时尚得体,手腕上带着一只秀气雅致的金手表,目光和言谈中透露着一股英气和霸气,当时着实把我吓的不浅。经过彭老师三年的调教,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们已经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莘莘学子了,在文革期间没有参加过武斗,属于跟着班长和团支部书记走的保皇派。
外篇:巴洛克音乐《如影随形》
《如影随形》(意大利语《Ombra fedele anch'io》,通常翻译成《我是你的影子》、《我是忠诚的倒影》,但我觉得从作曲家和歌唱家具体场景上来看,翻译成《如影随形》更加贴切)是巴洛克时期的古典音乐,作者是里卡多-布罗斯基(1698-1756)为其兄弟法拉内利(1705-1782,原名卡洛尔·玛利亚·布罗斯基)量身定做的一首曲子,他几乎随时都跟着他的这个弟弟身边,后者为十八世纪意大利著名阉伶,大名鼎鼎的德国作曲家亨德尔也为其创作了许多歌曲。不论是亨德尔还是法拉内利皆成为那个时期西欧古典音乐艺术的高峰。
也许是孤陋寡闻吧,我所听到的巴洛克时期的古典音乐充满着忧郁和绝望,那正是疾风暴雨般的文艺复兴对旧秩序的摧毁,马丁路德又把上帝和教会封王、探听私人秘密、卖赎罪券和卖淫的权力剥夺了一半,上帝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慢慢咽气儿了,人们开始感觉到神圣和崇高的精神支柱正在坍塌,只能寄希望于金钱、性和政治权力,表现在建筑上的极尽奢靡,殃及包括音乐在内的其他艺术领域。正如但丁在其《神曲》之《地狱篇》所描绘的那样,那些如愿以偿的人,往往都该下地狱,坐在雄雄的烈火交椅上烘烤。
这就是那个人心慌慌的巴洛克时代,旧的封建贵族势力尚未玩儿完,新的工商阶层已经虎视眈眈,那也是一个千年的大变局。巴洛克音乐就滋生在这样一个新旧转换的大时代。
《如影随形》音频
1994年意大利比利时和法国合拍的《法拉内利》(又名《绝代妖姬》)上演。看来那个巴洛克时代的阉人歌手还是很有尊严的,虽然是被阉割过的人,但并不猥琐,其艺术贡献为美声的形成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从该电影看,编剧和导演显然贬低了法拉内利的哥哥布罗斯基的艺术才华,在电影里面成了一个举手投足看弟弟脸色,艺术能力跟不上趟的四流作曲家,这是很不公平的。就从这曲《如影随形》来鉴赏,足见大哥的音乐才华。只是,在他面前的亨德尔和法拉内利是两座山,他只是一栋两层不带地下室的小别墅罢了。历史证明,如果站不到巨人的肩膀上去,就只能消失在巨人的阴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