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文摘:古巴女皇和马科波洛斯

2020-07-04

得到文摘:古巴女皇和马科波洛斯

1996年,美国跟古巴,正处在对峙阶段。双方都在对方的阵营里,安插了很多间谍。其中,有一个间谍很特别。她叫安娜·蒙特斯,是美国国防情报局里(DIA)的高级官员,专门负责古巴情报分析。同事还送她一个外号,古巴女皇。先交个底,这个古巴女皇,其实是古巴人安排在美国的间谍。而且她一呆就是很多年,愣是没人发现。

说到这,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人一定特别擅长伪装。其实,并不是。古巴女皇从事的是情报分析,这是个技术工作。她并没有接受过多少专业的间谍训练。至于她的间谍手段,更算不上高明。

比如,她会在每天晚上回家时,把当天的收获写下来,然后汇报给古巴。她用的短波电台,就放在一个鞋盒里。而密码本就在她随身携带的手提包里。换句话说,对付她都用不着测谎,只要搜搜身,就暴露了。但是,偏偏就没人搜过。

你可能会说,是不是因为这个古巴女皇平时表现好,因此才没有被人怀疑过呢?很遗憾,也不是。在工作期间,她虽然跟同事关系很好。但落实到成绩上,她从来没有分析出来过特别有价值的古巴情报。更夸张的是,她在工作期间多次前往古巴汇报情况,还获得过卡斯特罗亲手颁发的奖章。其中,好几次用的还是美国国防情报局的公款。只要有人追查她的行踪,马上就露馅。

听到这,你可能会说,看来只能把这些归结为运气了。运气太好,以至于都没有被人被盘问过。其实,也不是。这位古巴女皇不仅被盘问过。而且盘问她的人,还是一位专业的反间谍人员。而且在盘问中,古巴女皇漏洞百出。比如,对方说,我们怀疑你从事间谍活动。古巴女皇的反应居然是大惊失色。根据反间谍人员的回忆,就像第一次面对汽车灯光的小鹿一样。这已经不能用可疑来形容了,跟直接承认没什么区别。但是,这位反间谍官员,偏偏没有怀疑。他问这个问题,其实只是想给古巴女皇一个下马威。眼看目的达到了,他心里很满足。两个人最后,聊了半天。居然还聊出了一点男女之间的暧昧感觉。

要知道,古巴女皇可不是一个个案。比如,美国在冷战期间,派往东德的间谍里,有不少都被对方转化了。而美国人居然没察觉到。再比如,当时美国负责苏联情报的最高官员,本身就是苏联间谍。而且他的水平不比古巴女皇高多少,还有酗酒的毛病,连苏联给他的经费都没有好好隐藏。而且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所有这一切,美国的情报机关都迟迟没有发现。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机构,这是国家情报局啊。这里是一群最敏锐,号称最擅长观察的人。

你可能听说过一个词,叫庞氏骗局。简单说,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比如,骗子让张三先投资100万,然后再找李四要200万,再把李四的钱说成是收益,给张三。张三一看赚钱,就会投的更多。就这么一直循环下去。这是一个比较低级的骗局,一般出现在农村的非法集资里。

但是,你可能很难想象,在世界上聪明人聚集,监管也非常严厉的华尔街,居然也有人玩庞氏骗局,而且玩了20年。这个人叫麦道夫。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麦道夫被捕。这场骗局才算结束。而且更夸张的是,这可不是什么小偷小摸。这场旁氏骗局牵扯的资金,超过500亿美元。

那么,这么明显的骗局,有没有人怀疑过呢?当然有。这个人叫马科波洛斯。早在2000年,他就发现麦道夫的公司有问题,并且搜集了充足的证据,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举报。但是,没成功。2001年,再次举报,又被忽略。后来,在2005年到2008年里,他又举报了三次,全都被忽略。直到麦道夫被捕。

好,说到这,估计很多人可能脑补出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孤胆英雄,独自走在伸张正义的路上。太了不起了。而且你肯定觉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这帮家伙太可恶了,为什么不作为?但是,假如回到当时的情境,你会发现,这其实是有原因的。

首先,根据默认真话效应,大家一开始相信麦道夫,而且麦道夫的公司规模越大,大家越相信。在华尔街,麦道夫被当成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而马科波洛斯,他是个什么角色呢?我说这么几件事你感受一下。上商学院的时候,他发现教授给他的分数是A。他表示怀疑,经过核算,发现打高了,应该是A-。于是,他找到教授,发起了投诉。后来工作,在一个股票公司上班。他发现有的同事在操作时,有一点不规范。这回,他没有找同事。而是直接举报了自己的公司。他还怀疑,美国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上市公司财报造假,等等。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总之,他是一个特别多疑,而且爱较真的人。你看,假如有这么一个什么都怀疑的人,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举报华尔街的“明日之星”。你觉得,他受到重视的概率有多大?

其次,他的举报方式,本身也有点迂回。马科波洛斯怀疑,很多权贵和麦道夫的公司之间,可能有某种交易,他觉得直接举报,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必须采取迂回策略。比如有一次,他先锁定了纽约州总检察长,准备把举报材料交给他。但是又担心被人发现。他就在举报材料中,隐去了自己的全部信息。在准备举报材料时,他为了不留指纹,还戴了手套。又把举报材料装在两层牛皮信封里。最后,他又专门查了这位总检察长的行踪,想趁对方在某个图书馆参加活动时,把信封交给他。因为怕沿途被人认出来,他还特地用大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最后,他还是没找到机会靠近这位总检察长,而是把信封交给了其他的工作人员。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么折腾一圈下来,这份材料受到重视的可能性有多大?

但是,故事到这还没完。在举报之后,马科波洛斯觉得,自己已经被人盯上了。他向警察局报警。警察问他要不要防弹衣。他觉得没用。因为他认定,找上门的肯定是职业杀手。这个杀手会朝着他的后脑开两枪。防弹衣根本没用。回到家之后,他换了门锁,在屋里装了全套的智能安全设备。

直到麦道夫被捕,马科波洛斯才算踏实了几天。但是,注意,只是踏实了几天。因为他马上意识到,麦道夫是玩完了。但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还在啊。麦道夫被捕,不是正好说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过去20年严重失职吗?自己作为举报者,人家肯定不会放过啊。想到此处,马科波洛斯又加强了安全措施。他把自己的猎枪装好子弹。又准备了两套备用弹夹。他还把过去参军时用过的防毒面具找了出来,因为他觉得,杀手可能会使用催泪瓦斯。

不要轻易相信你了解别人


阅读4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