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未唱片公司五家重要公司[转贴]

2020-07-25


清未唱片公司五家重要公司[转贴]

本人唱片不多,资料基本上源自各类网上旧闻,但有个别资料也是比较权威的,可能别人也查找不出。虽然也有专家写过这方面资料,但专家和专家之间也是有错误的,即使其中一个专家写错了,他仍然是一个好专家,不能因有一点错就不是专家。所以根据话题总结了一下,清未唱片公司已经发行过的中文唱片重要的有五家,除此以外,其它不知名的唱片公司发行的早期唱片应该是民国时代的,虽然有人也说这是清未唱片,可信度不高,只能看作是民国唱片。民国时期成立和发行过唱片的公司多达几十家,但大多数也经营不善,不久便倒闭了。所以,收藏清未唱片并不复杂,只认准五家唱片公司的早期唱片,包不买错,清未五家第一为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第二为胜利唱片公司,第三为小天使唱片,第四为倍开黄龙唱片,第五为百代唱片公司。

歌林比亞留聲機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 Company);「勝利留聲機公司」(The 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百代公司(P a t h e)。虫胶最早虽然出现于1891年,但单面唱片是经胜利唱片公司改造成功的,胜利唱片公司成立于1901年,所以单面唱片是01年后的产品。胜利與對手歌林比亞公司負責人合作, 勝利採用歌林比亞蠟面唱筒的錄音方法製造圓片唱碟, 這樣便可得到較好的音質,但其實這種蠟面唱片每片唱上五、六次便不能再使用了,所以单面唱片的缺点显而易见,寿命较短。
其實這種蠟面唱片每片唱上五、六次便不能再使用了, 而錄音時也十分困難和不便, 歌者必須向著大喇叭錄音, 若唱出強勁的歌聲, 由於強大或尖銳的聲音會使喇叭因過度振盪而產生嘈雜聲,這時歌者要馬上跳離喇叭數尺; 倘若唱出柔和、細小的聲音, 歌者便向喇叭口移動, 有時還需把整個頭伸進喇叭裡面, 把聲音刻在蠟面上。因技術問題,唱片只是單面錄音, 一面有音紋, 一面光滑, 至於雙面錄音的唱片是在一九零三年才出現.

「勝利留聲機公司」唱片公司从1908年开始发行42000双面唱片,到了1914年1月止,据从阁里资料摘抄了一份资料显示;
“役挫公司中国曲调”目录

美国胜利公司完成了编号为42001~427277810寸中国唱盘出版发行,共发行了721张,1422面物克多唱片。计有:

北京音239476面,其中单面2张;

广东音216 418面,其中单面14张;







厦门音172张,344面;

福州音27中,54面;

汕头音67张,130面,其中单面4张。
以上注为北京音唱片包含了以北方音为主的各地方戏如;山陕、上海、苏州、扬州、江苏、山西、陕西、天津等不同地方戏曲。

比胜利唱片公司[成立于1901年]还早成立的,"录音天使”公司,1898年由贝林纳兄弟(Emile Berliner与Joseph Berliner)在德国汉堡成立,当时名为德意志留声机唱片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简称DGG),注册商标为"录音天使"(Recording Angel}这两家公司为兄弟关系。小天使唱片于1903年在香港出版了147個錄音为单面唱片,内容为广东戏。09年胜利唱片和天使唱片合并同为一唱片公司,这期间发行的唱片有时是双商标,狗标在上,天使在下。


店主回复



会员回复

回到顶端↑ 回到底部↓



会员:abc

▲第1楼: 发表于: 3天前 2010-11-24 18:53:21   点击 0 跟贴 0


省市: 广东-广东台山市
头衔: 上等兵
信用:
注册: 2002-8-10
在线: 已下线

接上
胜利唱片公司从01年开始发行唱片,但最早在中国注册登记日期是1903年才开始发行中文唱片,至07年基本上是单面,到了08年开始转为双面唱片,从一些08年出品的420系列唱片的文字显示‘该制造唱机唱盘之商标原系役挫留声唱机公司管业为造唱机唱盘及机中所需等零件在中国照如是填册一千九百零三年八月廿六号在北京美使署填册并出有准该商标唱机唱盘机中所需等零星杂记执照系一千九百零九号 一千九百零四年七月廿二号在天津美总领署立册 一千九百零七年二月二日在上海美总领署填在商标部第一号、四百四十二、四百四十四、四百四十六、四百四十八、四百五十、四百五十二等页 一千九百零七年四月五号在上海第六百零五号商标部第二号第十九页以上俱皆报明填册
’。
文字显示唱片公司是从美在中国驻地领事馆注册成为合法公司的。这里又摘录了一个曾研究过这方面问题的一编文中解说复制以下这段;“为什么在中华大地出品的东西要到美国使领馆注册,这不是典型的干涉我国内政吗?正巧有位在国内知识产权的法律权威来访,我赶紧向他请教,他的回答让我疑虑全消。据他介绍,李鸿章同志出访国外200余天,对发达国家的文明与进步印象深刻,立志也要把大清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他改革开放措施的第一步就是制定鼓励保护发明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商标法》、《暂行工艺品奖章》(即专利奖励法规)等法规先后颁布。在有关商标的法规在全国没有推行之前,国外公司在中国销售自己的产品主要到本国使领馆申报注册。这位专家认为这些唱片是研究中国的知识产权很好的物证”
一九零八年, 法國百代公司(P a t h e)在上海南洋橋租房成立了「東方百代」 唱片公司。百代清未中文唱片早期是手刻实为印刷手刻,这些早期中文唱片是从08年开始发行,所以不及哥伦比亚和胜利这二家唱片的印刷体唱片历史悠久,现在市面上只要见是百代手刻片价格就高,只是卖家认准手刻片是清未片这招牌来卖的,并不是前二家唱片公司的唱片比不上百代。其实百代最早成立于1897年,最初它也是由歌伦比亚唱片公司和它合作才成立的。


双胜利唱片在42000系列以前好象没有除广东戏和京戏外的地方戏曲,而从420系列开始以后才有其它外省地方戏曲出现,420系列是从1908年开始,所以觉得1907年以前就这两种戏曲唱片,特别是蜡筒,早在1890年这十年,就已经出现广东戏曲,所于说广东戏和京戏独霸中文唱片市场超过十年以上比较可靠,为什么广东戏曲出现得这么早,主要是在清朝期间,广东戏经常出国在欧美国家都有演出表演,据史料显示,刘易斯·克拉普:《从加利福尼亚金矿发给雪莉的信,1851——1852》)……支撑着华人生活的还有那些吹拉弹唱的民间艺人和说书人,他们讲述广东乡间的传说或者《西游记》、《三国》、《水浒》等伟大的民族史诗。从旧金山来的青年男演员(当时尚无女演员)经常来往于巴特和玛丽斯维尔等矿区,演出传统的舞蹈和折子戏。”“旧金山是矿工们的休息和娱乐中心……在萨克拉门托一家华人杂货店的后堂里曾上演过一出木偶戏,这是美国华人演出的最早的戏剧之一。旧金山的娱乐活动经常有这类演出,这为后来的‘鸿福堂’剧团打下了基础。这个拥有123名演员的华人剧团在美国大剧院(1852年10月18日)首次登场,上演粤剧,大获成功。
唱片是美国人发明的,所以对中国戏曲的了解是从广东戏开始,所以广东戏唱片和京戏唱片独霸了中文唱片超过十年以上时间一点也不奇怪了。不过,如谁能考证出还有其它外省戏曲也同时出现于1906年前的早期唱片,本人未曾见过。
双面唱片经时间证明,已经超过上百年的录音经久不褪,只要唱片不出现裂缝的现象,至今未发现有失声音的双面清未唱片,所以,双面唱片是始祖,单面和蜡筒经不起时间考验,所以只作为唱片历史起点来收藏,其价值不一定高,03年是双面唱片的历史起点,不过,有些单面唱片是双面全套唱片的结尾最后一张,这张单面唱片是后期的制作技术成品,现在应该也是能有声音的,这和前期的单面唱片是有所不同。
现在各网上有关唱片公司历史的起源,有各种不同介绍,但也写得较磨糊,有些资料基本上是写错了,所以一直误导着一些人,包括有些唱片资料书出版发行的内容也是写错了,所以唱片历史早期的资料不一定正确,更看不出单面唱片最初发行时间,本文是根据各种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单面唱片最早起源于胜利唱片,最初是蜡面,真正蜡面单面中文片现在基本上无发现,有的多数是1903年以后经改良过的后期单面片,所以说并不是每张单面片就一定比有些双面片早。百代中文唱片基本上无发现单面,如有也是双面片的最后一张,这张不算独立发行片,所以不能归于单面唱片的套片范畴里。1907年以前发行的中文唱片只有广东戏和京戏两种,其它外省地方戏剧一般都是1908年才开始有,因为现在基本上还没发现有早于07年前的其它外省地方戏剧,所以在此下了结论,07年以前只有广东戏和京戏两种,如有外省戏的唱片多数视为08年后期的唱片,这是本人的经验之谈。07年以前发行的中文唱片现在存世稀少,08年后发行的中文唱片现在存世已经发现的稍微多些,民国初即20年代前的有量,30年代后现存量较多,但比50年代后的中国唱片唱片存世量少是肯定的.
1904年
八月哥伦比亚公司在美国以1.50美元的价格卖出双面唱片。
资料提示;美国于1900年实行了金本位制,承诺20.67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1904年 1.50美元一张双面唱片到了2010年可以等于多少美元?

又查了一下今年2010年1月份的金价是 1138.8美元/盎司。到现在11月份黄金又升值了,现在多少钱不算了。
总共升了60倍,等于现在90美元一张唱片,等于人民币约600元一张唱片。这是原始价。1元五角美元在20世纪初真的有那么值钱吗?以下引用了一段资料;


在唱片公司越来越青睐于大型作品的同时,从声学录音时代延续下来的一个尴尬问题仍然没有被彻底解除——唱片录音的时间限制。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以前,主流的12寸78转唱片的单面录音时间不超过5分钟,这就意味着超过5分钟的曲目就面临着三种痛苦的选择:一是把演奏分割成多面或多张唱片录制发行;二是把作品本身进行删节;三是采用比平时更快的演奏速度以适应单面唱片的时间。事实上,这三种方法经常被结合起来使用,而考虑到早期唱片的制作成本很高(例如尼基什和柏林爱乐在1913年录制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被录制成8张单面唱片销售,在英国的售价是2英镑,而当时英国人的平均周薪才不过1.33英镑),唱片公司出于市场和经济效益的考虑(特别是在电声录音时代以前),常常更加倾向于采取后两种对音乐伤筋动骨的删改和压缩。
七十八转唱片所用的主要原料是虫胶(Shellac),大部分来自印度。二战期间,虫胶的来源被切断了,唱片公司被迫要求买主必须上交一定数量的旧唱片才能换一张新的,这一政策使得大量早期78转唱片被销毁,许多珍贵的录音也因此永远丢失了。
从以上资料看出,20世纪初普通工人工资不多,大该和当时使用银元有关,一个银元就是一元,一元已经是当年的最大面值,现在最大面值是一百,香港最大面值是一千,这是通货澎涨的现象。

清未唱片[不计蜡筒和单面]历史不长,1903年至1911年,增加单面历史,1901年1911年。三家唱片公司这十年的早期唱片,发行量少,历尽岁月和战争的摧毁,民间越来越少,只要收藏的爱好者越多,市面上就越来越少,价格就越来越贵。





阅读24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