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你,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大踏步的前进,全球经济的整体大繁荣靠的是什么?《经济学人》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自由主义。
2018年是《经济学人》杂志创刊175周年的纪念,作为一本始终倡导自由主义的刊物,《经济学人》伴随着自由主义的成长,见证了它是如何改变了世界,为人来带来了幸福,但同时《经济学人》杂志也看到,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过去的十年,自由主义又是如何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固步自封,变成了原本自己反对的样子。
因此,《经济学人》发了一篇特别报道,就叫《新自由主义宣言》,报道里有这么一句话,也是咱们今天的金句:
Today liberalism needs to escape its identification with elites and the status quo and rekindle the spirit of reforming.
“自由主义的成功,一度把自由主义者们变成了自满和安于现状的精英阶层。现在,是时候重燃反叛精神,再次出发了”。
在这个自由主义备受怀疑和反对的时代里,《经济学人》希望,自由主义者们能够进行自我革新和改变,让自由主义再次成为人类社会幸福与繁荣的基石。
| 自由主义为什么衰落了?
你可能会纳闷,咱们说了这么久,到底啥叫自由主义啊?其实这个概念的含义非常宽泛,但《经济学人》认为,坚持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是自由主义的必备要素。
1843年,英国人詹姆斯·威尔逊创办《经济学人》杂志的初衷,就是不满于贸易保护主义,想要通过这本杂志,来鼓励自由贸易、自由市场,限制政府的过度干预。《经济学人》杂志把这种理念秉承至今。
在过去的150年里,自由主义的确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文章里列举了一些数据,比如说 ,在过去175年里,全球人口的平均寿命从不到30岁,增长到了超过70岁;赤贫人口从80%缩减到8%,当然别忘了,世界人口从1亿左右增长到了接近70亿;另外,识字的人书也翻了5倍,全世界的文盲率现在不到20%。
总的来说,在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人们可以自由地迁移、自由地恋爱,我们生活在了一个更讲法制和规矩的文明社会里。
但文章说,与此同时,自由主义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如今也遇到了很大问题,陷入了困境,而造就这种困境的,不是外因,而是内因:自由主义本身,正在跟自己秉承的核心价值观渐行渐远。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量:全球的贸易体系是否自由;移民,也就是外来者是否受到重视;以及利益分配是否合理。
可以说,如今的自由主义,在这三个方面,都遇到了问题。
我们先来说全球的自由贸易体系。从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诞生,再到1995年它升级成了WTO,几乎把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囊括在内,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互通有无、开放贸易的大市场,这给发达国家带来了便宜的商品,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大量资金。
但如今,民粹主义的抬头、地方保护主义的复苏,正在从政治到经济,全面破坏这个全球性的自由贸易体系。
其次是移民问题。既然你要跟全世界做生意,接纳和理解外乡人和外国人就是必须的。曾经大量欧洲移民的涌入,给美国带去了生机和繁荣,如今欧洲人口的老龄化,也非常需要新鲜的劳动力来填补工作岗位,但是英国的脱欧,特朗普政府对移民政策的收紧,都在大声地对移民说“不”,没有了自由迁徙的人口,自由市场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最后是利益分配问题。全球化带来的繁荣,并没有让所有人受益,全球最大的50个城市圈,只居住着全世界7%的人口,却享受了40%的经济产出,那些生活在乡村、贫困地区的人们,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全球化的胜利果实,甚至就连生活在城市里的贫困人口,也因为不断高涨的房价、节节攀升的物价、日子过的越来越艰难。
何帆老师的新书《变量》里,讲到了那些“想要下车的人”,其实就是没有从全球化中获益的人们。不解决好利益分配这个问题,社会分歧只会加剧,经济繁荣更无法持续。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重塑自由主义,让这个世界进入下一个快速发展的周期呢?
| 如何塑造“新自由主义”?
在这篇特别报道里,《经济学人》杂志把自由主义定义为,一种不安于现状和鼓励变革的世界观,这才是自由主义最重要的内核,而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全球化都只是它的表现形式。
而《经济学人》倡导的“新自由主义”,就是想要再次把繁荣带给世界,这需要做好这么三件事:改变既得利益者的心态、签订新的社会契约、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力量。
我们先来说改变既得利益者的心态,文章里说,如今的既得利益者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泡沫里,他们读同样的学校,跟相同阶层的人结婚,住在同一个社区,甚至在同一个科技公司、金融机构上班,这些人曾经是自由者们的后代,如今成了享受繁荣果实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认为这样的生活是可以持续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008年的经济危机就敲响了警钟,在美国,这些既得利益者大都是民主党的支持者,希拉里在总统选举中输给特朗普,又是一声响亮的耳光。
《经济学人》认为,在下一次更大的危机到来之前,既得利益者需要反思——真正的自由主义者都是务实的,首先从心态上,就应该拥有足够的危机感,知道如今的利益分配方式是有问题的,那些贫困的人们、那些没能跟上科技浪潮的人们,都需要得到关心和帮助。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重新签订社会契约。
这也是我们要说的下一件事,如何签订新的社会契约?像谷歌、Facebook这样的科技公司,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利益,却提供了相对较少的工作岗位。
2016年《经济学人》的调查报告显示,从1997年到2012年里,美国900个行业里,有2/3都出现了劳动力的缩减,今年对英国的调查,也发现了相同的情况,这正好跟高科技公司的崛起时间相吻合。
凭借着网络效应和硬件设施的普及,高科技公司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力,就能获得比从前的垄断企业大得多的收益,而它们还在用算法和人工智能持续扩大这种优势,并且拼命想办法避税。《经济学人》认为,政府和监管部门要制定适应这个时代的反垄断法规和税收系统,要让大型科技大公司的巨额收益和社会责任相匹配。
我们专栏之前讲过的UBI分配法(“全民基本收入”),《经济学人》认为,也是值得考虑的新社会契约。
最后我们来说教育和科技的力量。根据OECD,也就是经合组织的预测,由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未来在发达国家,劳动力人口和退休人口的比例,将会从2015年的4:1,到2050年上升为2:1,大量退休人口留下的劳动力空缺,需要自动化机械来填补。
而且随着大量新兴行业的涌现,人一生只从事一份工作的可能性越来越低,OECD的统计数据显示,哪怕是在今天,发达国家里已经有40%的劳动力从事的是不稳定的工作,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我们会从事不同的行业,做不同的工作,职业培训和学历再教育都会成为普遍趋势。
在这样的趋势下,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这是你不得不做的一个选择,只有成为“终身学习者”,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
这不但要求我们对新科技的变化时刻保持敏感,还要不停地吸收新的知识,这也要求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把精英教育的模式,变为惠及普通人的普及教育。
| 最后我们来说教育和科技的力量。根据OECD,也就是经合组织的预测,由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未来在发达国家,劳动力人口和退休人口的比例,将会从2015年的4:1,到2050年上升为2:1,大量退休人口留下的劳动力空缺,需要自动化机械来填补。
而且随着大量新兴行业的涌现,人一生只从事一份工作的可能性越来越低,OECD的统计数据显示,哪怕是在今天,发达国家里已经有40%的劳动力从事的是不稳定的工作,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我们会从事不同的行业,做不同的工作,职业培训和学历再教育都会成为普遍趋势。
在这样的趋势下,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这是你不得不做的一个选择,只有成为“终身学习者”,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
这不但要求我们对新科技的变化时刻保持敏感,还要不停地吸收新的知识,这也要求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把精英教育的模式,变为惠及普通人的普及教育。
| 总结
现代社会是自由主义塑造的,自由贸易、全球化,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是如今自由主义陷入了危机,需要一次大革新。
《经济学人》提出了“新自由主义”的概念,本质上还是提倡人们回归到自由主义的初心,不要安于现状、鼓励变革。繁荣能否持续,取决于自由主义者敢不敢抛弃过去,重新开始。
就像吴晓波老师在今年的新书《鱼大水大》里写的:人们所依赖的旧世界在坍塌,而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锋利的牙齿,我们要么被它吞噬,要么骑到它的背上。
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有启发的——曾经带来成功和幸福的一切,都需要不断被审视、革新、迭代,时间是改变一切的力量,它奖励开拓进取,惩罚固步自封。
想要成为时间的朋友,就要跟着它不断前进的觉悟,和改变自我的勇气。总结
现代社会是自由主义塑造的,自由贸易、全球化,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是如今自由主义陷入了危机,需要一次大革新。
《经济学人》提出了“新自由主义”的概念,本质上还是提倡人们回归到自由主义的初心,不要安于现状、鼓励变革。繁荣能否持续,取决于自由主义者敢不敢抛弃过去,重新开始。
就像吴晓波老师在今年的新书《鱼大水大》里写的:人们所依赖的旧世界在坍塌,而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锋利的牙齿,我们要么被它吞噬,要么骑到它的背上。
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有启发的——曾经带来成功和幸福的一切,都需要不断被审视、革新、迭代,时间是改变一切的力量,它奖励开拓进取,惩罚固步自封。
想要成为时间的朋友,就要跟着它不断前进的觉悟,和改变自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