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漫漫人生路 相依相随情(三)

鲁远蓉
2020-07-04



十一、最爱学生“八二”届


——纠结的星期六





2012 年 10 月 20 号,星期六,是一个怎样的好日子哟,清晨一场秋雨过后,天气转晴,一切按计划进行。


喜迎“十八大”欢度“老年节”,红花岗区离退休教育工作者,首届健身运动会,上午九点在遵义建文小学的运动场如期举行。 务川实校 82 届初三(1)班师生三十年聚会主题会,上午九点在群山环抱,绿荫覆盖,大气幽静的遵义海龙温泉会议厅如期举行。遵义市文联系统第一期文艺管理与创作培训班,最后一次讲座,是中国社科院的李建军博士的文学讲座,我很想亲自聆听。上午八点半在遵义党校多功能授课厅如期举行。


在这之前,这个星期六让我纠结万分,不知所措,难以决断。后来“讲座”请小陈带听,给录音,我另外抽时间听也算落实了。但是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腰鼓队表演,健身秧歌的表演,这两个集体项目我不能临阵脱逃呀,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就算个人项目全部弃权。学生主题会我作为班主任老师居然不能到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啊!如果再克隆一个我就好了。


在运动会开幕式上,我们的表演赢得掌声的时候,我们感到半年的辛苦训练没有白费,也体现了退休生活的充实。当我下午赶到海龙温泉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围过来,有的就是三十年来第一次见面,很高兴,很亲切。他们是我大学毕业后走上讲台教的第一批学生,他们说当时老师充满青春活力,向他们倾注了全部热情,对他们的教诲记忆犹新。他们说当时他们读初中一年级只有十二岁左右,正是渴望知识的时候,我的到来犹如一缕春风吹进他们的心田,带去大城市的文明,第一次听到纯正的普通话讲课,那种对老师的崇拜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再加上





41



年龄悬殊不很大,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情如兄弟姐妹,有的学生直接喊我知心姐姐。我确实


感到﹕执教生涯三十载,桃李时常在心间。


两袖清风胸有志,更有师生情意深。


最爱学生八二届,情同手足无代沟。


三十年的师生情,胜过恋人与亲人。


一直以来我都以有这班学生为骄傲,引以为自豪,他们是我心灵的寄托,是我教书一辈子


的安慰。他们都很优秀,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学生的成功是老师最大的满


足。


我是 50 版的老师,他们是 60 版的学生,他们说要继承老一辈懂得感恩的传统,所以这次聚会的主题是﹕感恩老师,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学生们和我都很遗憾主题会没有在一起,已经无法弥补。于是下午的时间师生尽情拍照留念,叙述过去的岁月,憧憬明天更加美好的生活。当夜幕降临时,老师们用火把点燃了篝火,师生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共同欢唱欢跳,激情像燃烧的火焰,一派欢腾的景象。师生们的歌声掌声笑声久久回荡在原本宁静的海龙温泉的上空。


学生们冲着那份纯真的同学情,师生情,不辞辛劳从全国各地向遵义奔来,把这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并圆满成功。特别是学生们对老师们的有接有送,向老师们频频敬酒,确实让人很感动。学生们现正处在工作繁忙,上有老下有小的特殊阶段,我由衷地希望他们注意保重身体,因为只有健康才是一切的根本,也祝他们工作更上一层楼,祝他们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纠结的星期六啊!给我几多充实,给我几多欢乐,给我几多安慰,也给我带来更多的期盼! 2012 年 10 月











42








十二、“八五厂”车间参观记





去年我的同学汪二电话催促几次,叫我去参观他们厂,再过些时间怕想看都没有了。对于


我们一直呆在教育系统,没有时间到工厂、下车间,还是有些好奇,于是昨天我们终于出发前


往。


这是一家曾经在遵义市非常红火的龙头企业,职工上万,当年无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从部队转业的退伍军人都想方设法要挤进去。这就是我们遵义人都很熟知的“八五厂”。


老同学先带我们到选矿车间,这里一片荒地,早就面目全非。接着他指着对面一片沉寂的摇摇欲坠的厂房说,那是洗洁车间。在老同学的带领下,我们主要参观了“一分厂”,也就是冶炼车间。这里沉睡着六台冶炼炉,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的,从这里出炉的锰铁含锰量是百分之六七十。走在布满粉尘到处是废铁一般的炉前,我们只能想象当年工人们在极度高温下作业的热火朝天的场景。再往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成的“二分厂”,这里出炉的中锰铁含锰量达百分之八十以上,铁合金的质量更好。老同学兴趣高昂的介绍说,最先进的是“四分厂”了。这里耸立着三台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大、第一高炉,它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耗资几个亿,没有想到正式投产不到十年,由于市场冲击等多种原因被迫停产,2002 年全厂被宣告彻底破产。


我们沿着锈迹斑斑的铁梯,踩着多久无人踩过的厚厚的粉尘,在值班师傅晃着电筒的带路下,还有七八条看家狗的汪汪叫声中,一口气爬上了高炉的顶层。老同学指着那些建设材料,诉说是他们如何亲自从哪些厂家运来,不分昼夜辛苦劳作的情景。三妹也指着她当年在此上班专看水位的仪器,听着他们炫耀当时先进的设备给工人们带来的福利,高炉旁边还有卫生间,





43



仪表室里一尘不染。尤其是翻几倍的出炉量,效益更是可观。看得出他们对曾经辉煌的厂饱含深情。在“四分厂”旁边长满杂草的水处理房间墙上的宣传栏里,还清楚留着 2002 年粉笔字样的通知。三妹夫补充说他十七岁进厂在长沟锰矿下井挖矿,早年他们的工作服上印着“拾号信箱”的字样,表明是国家秘密军工企业,生产的铁合金多用在军工器械上,比如枪管炮筒的钢材没有锰元素就缺乏硬度。后来转为国营企业。是一家集采、选、洗、炼一条龙的大型企业。我问到三分厂在哪里时,老同学指着刚刚通车的湘江大道,翻开手机上去年留下的照片,现在已经影子无踪,被高速发展的新区所淹没。


当我们参观完出来,走在昔日上万人走过的热闹非凡的厂道上,道路旁的树木在冬日的照射下,寒风中纷纷飘落的黄叶任意飞舞,和一片萧条荒凉的厂区相映衬,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感叹着什么。


老同学若有所思的说,如果当初再坚持半年,历史可能要重写。这里毕竟凝集过成千上万人的心血,但岁月的沧桑是无情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啊!


2013 年 1 月

































44








十三、一程一曲总关情


——《命运》钢琴曲让我坚强





2017 年的元月 7 号儿子陪我去遵义机场前往广州,目的不知道。儿子说到了给我一个惊喜,猜也没用。经不住我的审问才揭秘,这次广州之行是冲着一场音乐会而来,儿子说是给我苦难日的最好献礼,难得儿子一片孝心,我还是埋怨他不该花这费用为了一场音乐会,但儿子说这是你曾经的精神支柱,也许一辈子只有这一次机会,花点钱值,我只好认了。


第二天晚上 8 点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观赏理查德的钢琴音乐会,全场座无虚席,鸦雀无声。在现场用心聆听一曲曲经典钢琴曲,每曲终了都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优美的旋律让人浮想联翩,振奋精神,陶怡心性,真是一辈子难得。《献给爱丽丝》熟悉的旋律,仿佛涓涓细流的小溪在眼前流淌,蓝蓝的天空小鸟自由飞翔,阳光沙滩椰树,海边还有戏水的男男女女,一切都那么柔和美好。《秋日私语》,秋的韵律,娓娓道来金黄的稻田散发着清香,满山红叶让人神往,铺满落叶的大道窃窃私语,天高云淡,秋水缠绵。尤其是《命运》钢琴曲响彻大厅时,让人热血沸腾,仿佛攀上高峰,越过大海,战胜惊涛骇浪;跨过深谷,驰骋疆场,战胜穷山恶水。顿时把我带到了生命中难以忘怀的那段特殊的岁月。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流行录音机放磁带听音乐。我买了一盘理查德的钢琴曲,当听到《命运》钢琴曲时,一股力量贯穿在血液里,慢慢浸润在心间。此时处在人生低谷的我,由于家庭的不幸,我带着 12 岁的儿子在工作生活感情的交织中煎熬着,曾经多次有轻生的念头。但一想到上有老下有小,那样做自己是解脱了,但是父母老了,孩子又小,只想自己解脱那是不负责的行为,也是最大的不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更不能轻生。作为女儿,我必





45



须孝敬父母,作为母亲,我必须抚养孩子健康成长,作为教师,我必须为人师表,所以我必须坚强地活着。


那段时间,每天上班从早读到学校,上课改本子备课做学生思想工作一直到下晚自习,还要买菜煮饭,忙完一天的事情,晚上还要监督儿子做作业,之后总忘不了听《命运》钢琴曲,给我以力量,给我以鼓舞,给我以希望。忘不了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一曲《命运》钢琴的旋律立即让我振奋,打起精神;也忘不了因感情陷入极度痛苦的时候,一曲《命运》钢琴的旋律让我眼前豁然开朗;更忘不了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困难麻烦误解不公等等,也是一曲《命运》钢琴的旋律带我走出困境。在那些日子里理查德的《命运》钢琴曲成为我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伴随我穿越寒冬,伴随我沐浴春雨,伴随我享受阳光。我深深领悟到音乐的无穷魅力。今天亲自聆听,更是感慨万千。


近年疾病缠身,也曾郁闷消沉。总觉得做什么事情都力不从心,有些消极悲观,实属不该。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艰苦的跋涉迈过多少坎坎坷坷。难道现在还有理由畏缩不前,坐吃等死吗?余秋雨先生说,读万卷书是寻找时间上的远方,行万里路是寻找空间上的远方。一息尚存就不能停止寻找,要继续行在旅途,《命运》钢琴曲将伴随我一路前行!


往事不堪回首,昔日坚强精神,今天历久弥新,焕发新的征程,寻找远方的自己吧!


























46








十四、在不断追求中成全人生


——我的大学,我的梦想





一、惊闻喜讯





1977 年,那个十月,是一个充满收获的季节。我们林场的知青经过一年的苦干,迎来了金秋大丰收。当金灿灿的稻谷晒在院坝里,黄金般的玉米挂满房前屋后,更有吃不完的瓜瓜豆豆,辣椒茄子等等,开心的笑容挂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因为这是我们辛勤劳动,用血汗换来的丰收果实啊!大家可以敞开肚子吃饱饭了,不用吃野菜充饥了,不用喝玻璃汤了。


都说好事成双,正当我们沉浸在丰收的无限幸福之中时,这天,我们照常按部就班早上出工,准备好下一个季节要用的肥料,比如把烧好的灰肥,还有牛圈里踩好的牛粪和草,都要用稀篮背篼背上山去,预备下一个季节要栽种的农作物。背了一天的粪,战友们拖着疲惫的身子晚上收工回到林场。按惯例每天再苦再累,大家都要围着收音机听听新闻,关心国家大事。


1977 年的 10 月,大概是中旬的一天,我们从收音机里听到,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消息,这真是一个特大喜讯,战友们顿时欢欣鼓舞!


原来按我们上山下乡时的决心是:扎根农村一辈子,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终生。虽然如此,但在潜意识里,总不甘心啊!难道我们读高中时的大学梦就此破灭了吗?难道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热血,就只洒在砍柴的大山里?就只洒在撑着犁头的田里?就只洒在除草的包谷林里?就只洒在挑着粪、光脚板走的田坎





47



里?就只洒在背着粪、爬坡的山路里?万万没有想到我们还会有考大学的机会,还有读书当学


生的机会,太意外了!


我们惊呼!我们议论,我们思考,我们要准备在艰苦的劳动下如何备考,这天我失眠了,迷迷


糊糊做着我的大学梦。





二、奋战备考





恢复高考的消息,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无论你是扎根农村,还是驻守在边疆的青年;无论你是战斗在工厂第一线,还是待业的青年;无论你已经是孩子他爸或他妈,还是在校的高中生,都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的洪流之中。我们当然也不列外,在这股洪流中,我们展翅翱翔,我们浴血奋战,我们争分夺秒,我们准备走进考场。只有两个月的复习时间,我们怎么复习呢?


首先是资料的问题,我们没有任何复习题,因为我们封闭在大山深处;也没有任何老师的指点,因为我们远离城市,远离学校,也没有时间去城市的学校找老师找资料。我们唯一有的就是上山下乡时,带在了身边的各科高中课本,好像知道有用到的一天,这就是我们备战高考的唯一资料。


其次是时间问题,我们不是在校生,有时间读书复习;我们不是待业青年,有时间全身心投入复习。我们每天照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每天收工后,只有晚上的时间才把书本翻出来,一天看语文,一天看数学,一天看政治,一天看历史,一天看地理,就这样数着天天,劳动一天后紧张地复习功课。战友们经常是披星戴月回到宿舍,就着昏暗的煤油灯,翻阅着发黄有些破损的课本,专心复习功课。一天晚上,我们寝室突然起火,那是疲惫不堪的战友在蚊帐里看书复习,由于太累闭上了眼睛,打翻了煤油灯而引起的火灾。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们边劳





48



动边抓紧时间复习着。


时间进入 11 月,天气渐凉,秋风秋雨愁煞人啊!我们在秋风秋雨中,劳动着,复习着。时间进入高考的倒计时,12 月初,寒风萧萧,大雪飘飘。正直高考时间临近,林场的支部书记决定这个农闲季节,放我们十天的假。我们得以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紧张复习的最后冲刺阶段。这个阶段令人难忘,在我们林场不远处的凉风垭有片青杠林,我们带着干粮,迎着晨曦,走进这幽静的林中,顶着寒风在书中畅想,在林中背诵。常常送走晚霞又借着月光与手电还在看书,还在强行记忆。


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1977 年 12 月 15 号,我们如期走进高考考场,大学的梦想从这里放飞!





三、翘首等待





经过三天的考试,我们如释重负。等待通知的过程更是让人忐忑不安。


第一年恢复高考,有许多制度还没有理顺,还有许多政策不规范,不透明,所以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在漫长的等待中,我们回到林场继续劳动。冬天大雪覆盖着整个山村,那是农闲的季节,但我们仍然冒着严寒,顶着风雪进山挖树疙篼。冰天雪地里的劳动,没有手套,更没有任何防冻霜之类的东西涂在手上,大家的手背上都长满了冻疮。我们把疙篼背回住地,一路踩着冰雪,摔跟搭斗的场景历历在目。燃起疙篼火,大家围着取暖,借着火光剥包谷,推包谷,哼着那个年代的歌曲,畅谈着各自的理想,憧憬着未来,盼望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时间在一天天流逝,还没有看到邮递员上山来。那阵子,我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从山下上来的邮递员身上,因为他会带来我们等待的高考录取通知书。耐心的等待吧!


在这个冬天快接近春天的时候,二月底我被公社抽调到修建水库的现场担任副总指挥,和





49



修建水库的农民们打成一片,和大家战天斗地,点火放炮炸石头,背泥巴打夯、筑坝。很高兴老乡们亲切地叫我“铁姑娘”。既辛苦又愉快的劳动中,总是时不时抬头仰望山那边有没有邮递员的身影。翘首期盼等待的日子又一天天过去,还没有音讯。修建水库的场地是在一个四面环山的低洼地,距离我们林场有几十公里,来去不方便。没有和战友们在一起的日子里,内心十分孤独,劳动之余,阵阵忧愁难免袭上心头。


终于在春回大地的阳春三月,严格的说已经三月底快到人间四月天的时候,我们等到了邮递员送来的高考上线通知书和体检通知,但还不是正式录取通知书。按照要求,我们先去体检,然后再等待正式录取通知书。


等待的日子继续进行,春天已经大踏步的走来,应该离实现梦想的脚步不会太远了吧!





四、走进校园





在春暖花开,春色满园的五月,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劳动,新修的水库大坝初见规模,我们喜上眉梢。但是大学的正式录取通知书还没有发下来,心忧害怕难入眠。


听说考上大学的知青有的已经得到通知报名去了。要知道,我们这年的高考上线率只有百分之几哟!我们既然上线了体检了,为什么没有录取呢?带着疑问我上省城,找到招生办,说明情况,招生办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我的档案里,已经填了干部履历表,说明已经有工作了,这次录取主要解决就业的问题。但我一口咬定,我要读书,招办的工作人员说只有补发通知书,去遵义师范专科学校报道,读中文班。也算是圆了我的大学梦想吧!当年的考试没有公布分数,不公开透明,给一些调包走后门的以可乘之机,给我们那年的考生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平。


从省城带着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我们知青林场,要跟我的第二故乡说再见的时候,对这块洒下青春和热血的土地还有些依依不舍。还有那片青杠林啊!圆了我的大学梦,命运改变,





50



不知是喜还是忧,一别青杠林,生活从此要走向另一头。


走进校园,说实在的有些失望,没有心目中想象的那样,有宽敞明亮的图书室,有整齐高


大的教学楼,有足球场、篮球场,整个学校应该掩映在花草树木之中,有林荫大道散步背书。


眼前的运动场种着小麦,还等着我们来收割。教学楼、图书室、礼堂、食堂等等都还是 50 年


代的灰砖房,这就是我们走进的大学校园。虽然校园极差,但我们要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必


须如饥似渴读书,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继续朝着人生新的梦想,不断追求。


从这一天开始,我的大学生活就开始了。我的梦想,我的追求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阅读9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