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青青25:土坪礼记4/农村义务基础教育与乡土文脉/赵友常

王更生
2021-01-01

农村义务教育与乡土文脉


       在与我下乡的乐俭公社书记杨本刚谈及农村义务教育的时候,他还给我介绍了一位乐俭土生土长的乡土文化人赵友常。

       赵友常是1954年生人,长我4岁,乐俭公社银星大队人,1971年被发掘人才,安排到银星小学当代课教师,杨本刚书记和陈世珍主任在任的时候非常关心农村的义务教育,做了不少的工作。教书对于赵友常本人来说,就是生存状态的巨大变化了。代课教师,虽然身份还是农民,但是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而且更重要的事教书和育人,既是自身以知识文化为主业,又是为人师表的楷模,德智双重的升华。

       我1978年到土坪中学集训和代课,与赵友常到银星小学代课,都是从事农村的义务教育。后来我通过高考远离故土,赵友常就钉在乐俭这方祖地生根开花。世事经年,还是缘起乐俭,当杨本刚书记在微信“乐俭知青”群中三言两语谈及赵友常靠一己之力编写了两厚本《乐俭赵氏》及立志于编写《乐俭志》的时候,及时引起了我内心的震荡,愿意交游。

       昨天与友常兄谈及乐俭知青历史和乐俭地望,也谈到遵义沙滩的郑珍、莫友芝编写的《遵义府志》被梁启超誉为“天下方志第一”,说明知识和视野并不是一方文脉源远流长的决定因素,而在于基于一定知识和视野的人文情怀。我想,赵友常就属于有人文情怀的人。


土坪区英语短训班

        1978年土坪区教委主任陈世珍把我从乐俭抽调到土坪中学来教初中毕业班的英语,后来可能发觉我的英语还可以派上更多的用场,所以,就在1978年暑假期间,给我安排了民办教师集训任务,就是集训各公社的民办教师英语,为其一个月当时的英语水准,就教授几乎零起点的那些公社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是够用的。即使是在遵义四中学习的广西教材和英语时政文章和批判稿,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我觉得这次培训对学员的最大帮助应该是国际音标。那个时候我的国际音标是非常准确的,直接跟着塑料薄膜唱片学习的,读音的老师就是北京外语学院的屠蓓教授。那个时候,我已经自学完了上海大学《英语》第一册,其中就有介绍上海复旦大学的课文,所以才使我1975年刚下乡时在杨家屋基下面见到上海知青去这所学校念大学如此的念念不忘。       

黑白041.jpg

英语集训结业合影,我的左手边是曹仲仁老师,在过去就是陈世珍主任



乡绅与乡约

       杨本刚书记谈到赵友常的时候,我就想到中国传统中的乡绅乡约,那是中国农耕文化的自然选择,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方土文化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那些乡绅就相当于农村的中产阶级,有房有地这些不动产,最怕社会动荡流寇横行,也最能够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这个功能基本上是由中小地主来承担的。解放后,地主作为阶级消灭了,那些乡间秀才灰头垢面,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前端,直接是由乡公所、1964年三面红旗后为人民公社来承担,就连收税都要由专政武装来实现。这就是我们乐俭公社武装部长娄碧亮的角色,要有威力,就必须把三八式枪栓拉得哗哗响,我还记得娄部长那掷地有声的话语:哪个敢跟无产阶级专政作对,看老子不嘣了他。

       乡绅是国家政权的缓冲器,就是农村的中产阶级。赵友常就有点像这样的角色,对乡土有情怀,不求名利,只求怀祖启后。

       乡约则是农村长期形成的公序良俗,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由于专注于本土利益和文化,所以又是倾向于保守的思想。《宋史·吕大防传》言:“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九十年代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在东部沿海实行的村民自治的直接选举实验,就是非常有价值的常试。2018年我在海南工作期间,曾随原省地税局长陈如军去他文昌的老家乡里,还见到一些传统的土地庙一类的建筑立在村头,我觉得这很好,农民、渔民老百姓也要有灵魂的居所,这种功能以前是由农家户的毛主席忠字台或者语录台承担的,我们小时候就有犯了错误向毛主席像赔礼的势头,心就会安灵一点。那可能也是一种信仰,看来人不能没有信仰。

微信图片_20210101151528.jpg


       以前我们在观看周恩来邓小平他们法国勤工俭学的资料片是,对其中那些打工、住宿和上学的记录十分惊讶,觉得外国人什么都有历史记录。我在奥地利维也纳参加经合发组织(OECD)培训时,曾在一家中餐馆谈及德国二战后已成废墟的慕尼黑,战后几年就恢复原样的事,温州来的王老板说,德国、奥地利这些国家都有立法,街道上的建筑,不管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建筑物的图纸保留400年。今年5月到安徽芜湖,到前英国领事馆老房子吃饭,听到同样姓王的女老板说,2019年芜湖市政府还接到英国建筑协会组织来信,告知建筑物的某些结构已经达到使用年限,必须加固或者更换。芜湖英国领事馆的情况见《在路上8:天门中断楚江开》。       

       赵友常现在做的搜集整理乐俭历史,包括知青的历史资料的事情就是十分有意义的乡间文化建设,利于乡土文脉源远流长。当我看到69年上海知青在乐俭的分布安置和我们70年代中期到乐俭的详细记录时,发现我们已经开始了外国那些曾经令我们惊叹不已的东西,在中国已经开始滋生和蔓延。


乐俭的来历及地望

       据赵友常简介,乐俭赵氏发端于明末清初,这与我以前图文猜想的基本吻合。我当时的想法是,方圆十里八乡都一个姓氏,必然是源于人口迁徙和地望优势。中国最近的一次时间最长范围最大的人口大迁徙是发生在明朝以来的以山海关为界的山东、直隶等关内人向东北等关外逃难移民,也就是“闯关东”。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离现在为时较短,不足以繁衍如此规模的单一姓氏人口,所以就信口开河一说,可能就是明朝末年了。

       赵友常说,到乐俭开土入驻的是一位从蜀渝而来的山东将军,在这里驻扎要离去时,突然剑从马背坠落,将军深感天意驻留,于是号召部署留在了这个险要之地,命名“落剑台”,后来演化成了“乐俭台”。有乡谣云:“乐俭台,乐俭台,四面都是岩,中间出光棍,旁边出秀才”。

       我还告诉赵友常,在我们当知青的时候,曾听老人说,在公社两层白楼后面的悬崖旁的那座小山包,很久以前是一个营盘,就是防御工事。他说在辽远和乐俭的白岩上面以前是有营盘的。

9d82d158ccbf6c81800a29bbdd74a63533fa828bea04.png

       南明王朝在明朝正朔1644年败亡后,又挺了18年,到1682才灰飞烟灭。赵氏山东先人披金执锐捍卫朝廷,后南迁,与大历史同。事实可能不一定像传说中的那样神奇,也可能是赵将军追随南明到了这里后,得知南明王朝也没了,也就在这个易守难攻的兵家险要之地画地为牢了。这只是我按照常理和逻辑的说法,具体还得考考据和史实才能证实。按照赵友常的《乐俭台地名景》 诗中说起于成化年间,那就要早200年左右了。  


赵友常简介

       1954年生于乐俭,高小毕业,文革期间结识下放到乐俭银星大队的赵进齐,1971年,15岁跟随赵进齐教书,勤奋好学,1976年出席县教育先进代表大会,1977年兼职大队会计,1981年到乐俭粮站工作,1984年乐俭建乡时为乡长、书记,和溪镇副书记,风仪镇政协工委主任,直到退休。著有《乐俭赵氏》(上下册),正在从事和完善《乐俭志》,并有网站推介。这是我想到遵义丝织厂时期父亲的好友何登吉,不辞辛劳搜集编纂《遵义方言词典》,并组织录音的事迹,都是一方文脉得以源远流长的怀仁志士。

微信图片_20210101122427_副本.jpg微信图片_20210101123235_副本.jpg

右图左后排第三为赵友常,后排居中者为时任正安县人大主任孙伦贵


微信图片_20210101125349.jpg

遵义知青安置情况,另外还有上海、正安知青登记和安置情况详情表(略)


《乐俭台地名景》

               赵友常               

                      ——2017年 撰

明朝成化落剑台,

稀有人烟荒草园;

赵姓落业再创建,

脉源地名有奇联。

南部连接南山寨,

金钟山脉是前沿;

佳斯台过风水岭,

箐里头到落剑台。

仰望高岩往外看,

龙脉行至广子山;

地形脉势流长远,

昆仑山脉是主源。

堪舆地理论细看,

地相人和才投缘;

详观乐俭台中耀,

再看地名出才贤。

青龙摇头布阵地,

龙头对门双旗闪;

白旗插立白岩寺,

青旗竖在半边街。

老鹰岩上观全景,

无字天书藏洞岩;

八角庙中登宝殿,

一对石牛镇场边。

水红树前观音殿,

雷神殿上设祭坛;

嘉庆建场龙背上,

简沟塘水清人间。

白岩寺里白马庙,

白马饮水到梯岩;

兰花庙坐堟天巷,

泉水直喷象鼻怀。

四河沟水往东走,

天鹅游池水长流;

两水交结双河口,

水莲花开暗河头。

独子山上轿子顶,

蓝蛇撵鼠泗河游;

核头坪边清泉水,

伴养海蚌地杰灵。

前门垭口关羽现,

磨刀伸到磨石沟;

马刨泉水山上冒,

明洞水响笛声悠。

则竹扁湾一口井,

泉水永管场镇头;

境内地名述不尽,

脉源宝地世人留。

*                                   *



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片段《万泉河水清又清》

阅读88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