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之前,向身临疫情及洪涝之中的坚韧的人们致敬!也向地球村中的其他遭受灾难的人致意!)
* * *
浪漫主义与革命年代
看看两幅油画,绝望之中的希望,血与火里的激情。
法国籍里柯1819年《美杜莎之筏》
法国德拉克洛瓦1830年《7月28日:自由领导人民》(跟拉斐尔类似,有把自己画在作品上,歪戴着黑色礼帽,举枪捍卫着女朋友,只是枪口所指方向让人家多不好意思呀)
法国籍里柯于1819创作的《美杜莎之筏》,以及受之影响法国德拉克洛瓦于1830年的成名作《美杜莎之筏》,宣告了一个崭新的艺术领域浪漫主义时代的到来,与此同时,在社会和政治领域却是一个烽火连天的革命时代。艺术的自由性和浪漫主义的信念,使艺术家既是艺术与生命的创造者,又是毁灭者。 德国诗人海涅评德拉克洛瓦的《7月28日:自由领导人民》说:“这幅画呈现了“七月”革命期间的一群人,在中央,几乎像个寓言人物般大胆地站立着一名头戴红色自由帽的女子,一手拿枪,一手持三色旗。她跨越地上的尸体,呼唤人们作战---她赤裸及腰、具有美丽热情的肉体、轮廓鲜明的脸庞,容貌间带着一股昂然受难的神情-----形成一种佛里吉亚人、渔妇及自由女神的奇异融合。画中并未清楚显示艺术家想要强调最后一点,反而呈现出人民的粗蛮力量,使他们挣脱了难以忍受的重担------这就是我们看见的!这种伟大的思想使这些贫穷百姓,这群乌合之众变得尊贵而圣洁,并再度唤醒了他们灵魂中沉睡的尊严。”
我是在大学时听班上老大容祝平谈起《美杜莎之筏》的,当时因为评论香港摄影大师陈复礼于1967年在越南拍摄的《搏斗》,老大顺便提及前者。摄影大师陈复礼于2018年9月11日在香港辞世,享年103岁。
陈复礼摄影作品《搏斗》
浪漫主义时代/革命年代中的大事
两次鸦片战争;
美国总统杰弗逊威胁拿破仑强买路易斯安纳省;
拿破仑倒台;
意大利、德国统一;
1824年美国门罗总统发表《门罗宣言》,警告欧洲别干涉美国内政(长大后到处颠覆其他国家);
巴黎音乐学院拒绝招收美国的路易斯-戈特沙尔克入学,他们认为美国乡巴佬不配学习艺术(美国也当过孙子);
1848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1860s年代美国内战死65(也有说75万的)万人,现今弗洛伊德事件考量着美国的核心价值;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铁路、电报和麻醉剂问世;
文学方面有福楼拜、佐拉(什么叫知识分子?不是识字就是,也不是我们传统文人);
绘画方面,1866年马奈《奥林匹亚》预示印象主义的来临;
音乐方面有私下同魔鬼交易的帕格尼尼、好像长着两只右手的狂彪运动旗手李斯特,还有贝多芬、肖邦、门德尔松、约翰-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威尔第和瓦格纳。
浪漫主义时代前期的音乐
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分前期和后期,今天介绍前期)
音频: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柔版
音频: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一般作仪式入门曲,仪式曲是瓦格纳的)
要是没有门德尔松,沉寂了一百多年的巴赫可能永远沉寂下去。同时我们又发现一个问题:巴赫的作品可以在教堂放一百多年,而我们呢,老人一走,立刻清空一切,难怪我们是这样的善于忘记,从失忆到失德。
音频:肖邦-Fantasies(幻想曲)
音频:舒曼-梦幻曲
音频:李斯特:匈牙利舞曲
音频:约翰斯特劳斯-春之声
音频: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音频:威尔第-茶花女二重唱 帕瓦罗蒂等
看看威尔第的作品吧,几乎都是悲剧。1900年他离世时也没有带走一些,使得新的世纪人间悲剧惨剧甚嚣尘上。
音频:瓦格纳-婚礼进行曲
曾经很不明白,希特勒怎么也那么崇拜瓦格纳的音乐。参见《希特勒、纳粹德国和古典音乐》。
后来还见到了1942年德国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希特勒53岁做生,当时十分惊骇,那正是纳粹由盛转衰的岁月。戈培尔出席了该音乐会,由富特文格勒指挥,所以也叫《黑贝》。爱听古典音乐的人都知道,富特文格勒死后,卡拉扬惊呼“皇帝死了”,随后金色指挥棒才轮到祂的手中。
看来我们从前受到的教育很不完善,我们要了解世界的多视角。
音频:勃拉姆斯-第六号匈牙利舞曲
勃拉姆斯与师母,舒漫的夫人克拉拉的爱情传为佳话,可能是因为没搞成才迎来唏嘘。
音频:鲍罗定-鞑靼舞曲
音频:比才-卡门选段
音频:穆索尔斯基-基辅大门
浪漫主义前期的古典音乐,以贝多芬大头,震撼开启。随后的余波就越来越接近我们现在的节奏了。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霍尔斯特1915年的《行星》,你听听吧,就跟现在的东东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