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遗韵:古桥和古城墙

王更生
2021-09-28

运河遗韵:古桥和古城墙


        因《国殇:九一八及历史人文反思》一文中关于琉球国义士林世功晋见李鸿章求大清搬兵拯救该国免于日本侵吞未果自杀成仁下葬北京通州张家湾琉球国墓园一些细节,本想承地利之便实地探访,前几日找到空无一物荒芜的琉球国墓地遗址,9月23日到通州区博物馆和张家湾镇博物馆查看史料文物,无果,又不甘无功而返,于是来到了张家湾故城城墙遗址及通运桥,都是真正老物件,看来尚未来得及破坏就被国家即使列为历史文物保护了起来,不负来回近百公里跑了几趟。

        此行去程是从军事博物馆出发,绕道参观了通州博物馆,是穿过长安街,过天安门,转了两次车,乘坐1路、666路和806路公交车前往,52站,步行5公里,行程38公里;返程乘坐806路转1路公交车,35站,行程34公里。

微信图片_20210927190805.jpg

百度城市交通地图

        关于琉球国义士墓地的细节,已经在图文《琉球国的覆亡:历史关头小国小人物的慷慨悲歌》中细说过了;9月23日还发了关于张家湾古城墙和萧太后河桥的《人在旅途快递:运河遗韵》,今天就来详细说说我所看到的张家湾故城城墙和城南这座萧太后河桥。

IMG_20210923_141820.jpg

张家湾故城城墙及通运桥


张家湾故城及萧太后河桥的历史

        辽代统治的1005年,大运河该河段就以辽熙宗之母萧太后得名,称萧太后河。

        元代初年,张家湾因漕运万户侯张瑄得名。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了保卫朝廷命脉运河和拱卫京师,修筑张家湾城,萧太后河就成了南护城河,城外架一木桥。

微信图片_20210930102708.png

        张家湾故城城砖,有明朝成化、嘉靖、弘治等不同时期的年代标记。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建筑石桥,万历皇帝赐名为“通运桥”,俗称萧太后桥。该桥南北走向,三券拱孔,中孔9米,两侧券孔7米,桥长43.3米,桥宽10米。桥护栏为青沙岩,22根望柱上有神态各异、雕工精美的石狮子;桥栏护板上雕有寓意“诚心向佛保佑平安”的宝瓶荷叶浮雕;中孔上方的镇水兽(也叫吸水兽或戗水兽)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两面的水势。

        时代的造化,使得张家湾成为京杭大运河北端京畿重镇,是“万舟骈集”的“通州八景”之一。辽元至明代,就成为漕运通衢。明代大学士徐阶《张家湾城记》,张家湾城周围九百零五丈,厚一丈一尺,高二丈一尺,率军500人守城。张家湾城三路入京,分别进入北京朝阳门、东便门和广渠门。据说,冯魁卖妻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明朝中后期,随着通惠河淤塞水路不畅,张家湾的地位就变得举足轻重,出现了极其繁荣的景象。当时盐米商旅、万国贡赋、内外官绅云集于此,此地还设有通济仓、竹木局、砖料厂、盐仓检校批验所、张家湾巡检司、铺递等部门机构;清朝时期这里还有天圣斋、天成楼、天顺当局、花枝巷内的曹雪芹家当铺、二友轩、庆和成、济生堂等商号近百家;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后拆古城修炮楼,时事已降不堪回首。

微信图片_20210930102726.png

曹雪芹家当铺所在地花枝巷的石碑

微信图片_20210930102701.png

        因时运不济而颓废,古桥石护栏成了镰刀等农具的磨刀石。

        1995年,北京市将张家湾故城和通运桥列为文物保护,并将原来的粮库和2000多居民搬迁,还将桥面铺平的柏油泥青路面铲除,恢复了桥面崎岖轮辙;2013年,国务院将这里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_20210923_142423.jpg

幸好有了国家级文物,古物得以留存

微信图片_20210927190947.jpg

百度卫星地图

IMG_20210923_104254_副本.jpg        从上面这张辽代的通州地图看,张家湾处在京杭大运河和京畿水路通衢的中心地带,曾经上演了繁花似锦的戏码。

微信图片_20210927184443.jpg

        站在张家湾故城里面,过了云天之下的两棵婆娑古树,就是萧太后河桥。


萧太后河桥(通运桥)

        你来到这里,已经400多岁的萧太后河桥上的崎岖石径和深凹的车辙,是现在全国还能直接使用的老物件,也就是你去徜徉其间,踩一踩、摸一摸,都不会有糟蹋文物之嫌。

        这里还是历史的见证地,1860年英法联军先头部队4000人进犯北京时,清军30000人阻击,增格林沁17000人就驻防在张家湾。

        就这座桥座落的运河河段的名字,就又是管窥一段大历史的魔镜,起码是与宋、金、元鼎立的辽代那个叫做燕燕的女孩,后来的萧太后关联上了,没错,北京当年是这个契丹族辽王朝的势力范围,一些中亚国家以及突厥语和俄语就是以“契丹”来称呼中国的。

微信图片_20210927184422.jpg
        通过张家湾故城关阙门楼门洞见到的萧太后河桥,有穿越古今之感。
微信图片_20210927184417.jpg

碧野蓝天下面的萧太后河桥

微信图片_20210930104728.jpg

古运河上的萧太后河桥

微信图片_20210930104733.jpg

古运河上的萧太后河桥

微信图片_20210930104644.jpg

        细看就会发觉,桥面中间还是类似于汉白玉的白石铺就,足见此桥当年的规格和华丽。

微信图片_20210930104715.jpg

22根望柱上的石狮子,近一半是重新补造的

微信图片_20210930110423.jpg

        新旧狮子对比,尽管北京市1995年以后修补已经功德圆满了,但由于工料和成本诸因素,细看还是区别较大。

微信图片_20210927184411.jpg

古桥和关阙、古桥旁的排水槽

微信图片_20210927184448.jpg

        斑驳陆离的车辙凹槽,使人想起了水陆小镇车水马龙的昔日景象,那一派人声鼎沸、红袖满楼客纷纷的活色生香。

微信图片_20210927184346.jpg

        石桥护栏内外浮雕的莲叶形宝瓶图案,与十多年前我在距此65公里的门头沟区谭柘寺和戒台寺山下的娼妓桥护栏完全相同,有元末雄浑厚实之气。近些年房老板到门头沟把娼妓桥填土十多米高修楼盘,不知是埋了还是保护性拆迁,那毕竟代表明朝社会各色人等心中都有敬仰之物。

娼妓桥.webp.jpg

北京门头沟区的“娼妓桥”

IMG_20210923_142009.jpg

        走进这座古桥,很多细节耐人琢磨:

        桥上22只石狮子中左起的第四只与众不同,雕工和装饰十分另类,缘何如此,有待细考;

c14b25cbtx6CKBbeuYk34&690.jpg

        古桥两端侧边的平台,有什么功用不得而知,只是大致知道装卸货物,平台上的巨石之间使用铁制连接件铆住。

        传说中的龙生九子,在这座桥上就有:趴蝮蚣蝮(参见《龙生九子》)。


城阙桥头碑碣

        城墙跟儿下,也就是在桥头,有一方硕大的汉白玉石碑,是明朝万历年间的1605年皇帝御制的《敕建通运桥福德庙碑》,借以宏扬皇恩浩荡。

IMG_20210923_141850.jpg

断墙残壁

IMG_20210923_135016.jpg

关阙、古碑、古桥

IMG_20210923_135403.jpg

古碑

6d5b85ec6aa8478ed6dee0275bc69b67.jpg

古碑正面


张家湾故城墙

        这里的城墙,与北京火车站一流的一段皇城城墙相比,要袖珍得多。但是,不论是远观,还是走进细看,你能够从这断墙残壁,还看的出古人的心性之精细。

微信图片_20210927184438.jpg

城墙和古桥

微信图片_20210927184433.jpg

断墙

微信图片_20210927184428.jpg

一支绿藤探头来

        该古镇及石桥因漕运干道改变而衰落,时至今日也没有房老板来破坏,留得断墙残壁和崎岖古桥,实为幸事。

微信图片_20210927185623.jpg

        运河遗韵,古今交相辉映,每来一次,就穿越一次,那些铁马金戈,那些灯火阑珊,意犹不尽。

阅读73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