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案例
联系我们
导航项
京剧大考
雁过留声6:黎锦晖小传
明月初升黎锦晖(1891-1967)先生,湖南湘潭人,“黎氏八骏”排行第二,其创办的“明月歌舞社”,先后培养出徐来、王人美、黎莉莉、黎锦光、周璇、聂耳等人。聂耳、周璇入社《义勇军进行曲》黎锦晖是儿童歌舞音乐作家,有《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
雁过留声5:黑胶国故亦新风
雁过留声4: 黑胶梨园
今天聊聊中国上个世纪上半叶,用78转粗纹黑胶唱片所记录的京剧。黑胶印象许多人都会说:黑胶唱片是老古董。这话只对了一半,黑胶确实很老,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另一半是:它仍然流行于高端音乐群体,主要包括世界级的指挥大师、音乐制作人以及音乐爱好者。参...
雁过留声3:蜡筒里的回声
林深哀鸿远 天高寰球小 群鸟口雌黄 何时春来早 --疫情更添乱 * ...
雁过留声2: 留下你的心声
今天以一部老电影片段作为引子开篇:这是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的《海上钢琴师》,那天我40岁,我最早是看的盗版DVD,该片4K修复版于2019年11月15日在国内上映。影片之所以取这么一个名字意味深长。如我在以前介绍古典音乐的文章...
清未唱片公司五家重要公司[转贴]
清未唱片公司五家重要公司[转贴] 本人唱片不多,资料基本上源自各类网上旧闻,但有个别资料也是比较权威的,可能别人也查找不出。虽然也有专家写过这方面资料,但专家和专家之间也是有错误的,即使其中一个专家写错了,他仍然是一个好专家,不能因有一点错就不是专家。所以根据话题总结了一下,清未唱片公司已经发行过的中文唱片重要的有五家,除此以外,其它不知名的唱片公司发行的早期唱片应该是民国时代的,虽然有人也...
清末中国唱片研究及收藏
清末中国唱片研究及收藏(2007-12-05 13:27:02) 唱片自清末从西洋传入至今已逾百年。德裔工程师贝林纳于1894年试制成功7英寸圆盘状唱片。此后,又有10英寸的单面唱片问世。外国唱片公司随即开始灌录中国唱片,在海外华人华侨聚居的北美地区和中国大陆沿海各商埠以及大城市发行。1907年德国高亭公司(ODEON)推出世界最早的双面唱片,其材质和耐磨性也得以改善,圆盘唱片占据唱片的主流...
京剧古董唱片大考
京剧古董唱片大考别名:京剧老唱片系列资源格式:MP3版本:京剧老唱片系列(更新完毕)地区:大陆简介:剧种: 京剧由临祺轩主 (blog) 整理考证。VC戏曲组打包奉献。临淇按:老唱片在京剧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前辈老艺人的演唱风格,都浓缩在他们盛年期间灌制的老唱片中;而通过老唱片研究,又可以窥探一些艺术家早中期的演唱风貌,进而了解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过程。然而在中国京剧不景气的大...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cords to 1911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cords to 1911 by Du Jun Min Original photo of the "Velly Good Talkee" trademarkCatalogue supplement, June 1905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0th century, on the eve of a ...
1911年之前的中文唱片进展>翻译手记之一|序言
<1911年之前的中文唱片进展>翻译手记之一|序言(2008-05-08 12:05:51) 转载【临淇小楔:正月初九夜,巧于外网偶遇DU先生英语原文,未及通篇,便得了三重惊喜:一者,所列片芯标签,许多闻所未闻。诸如响九霄之金马门,诸如高翠娥之捉放;二者,所列唱片公司,许多闻所未闻。译名福瑞特,索诺风,伯林纳之类,确乃平生首次听到,毫不为枯学讳言。利乐早已听说,只是苦于未见片芯,今见小子和之...
雁过留声1:徽班进京
徽班进京及其发展北京前门大栅栏往西三百米,就是破败不堪的八大胡同,晚清和民国时期这里曾是风花雪月之所,它兴起与200年前,可能与徽班进京有关。1790年,为了给80岁的乾隆皇帝祝寿,扬州的安徽戏班三庆班入京,是为徽班进京之始。之后又有四喜、...